![]() |
|
|||
天津北方网讯: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的节日,在这一天,孩子们得到来自社会、学校、父母更多的关爱与陪伴。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成人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天津长期以来持续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让“护苗”不只在“六一”。

让快乐营地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发明了一种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地道战,使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作为抗战时期地道战的亲历者,80多岁的徐银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们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这一幕发生在河西区越秀路街教师村社区开设的快乐营地“4点半课堂”上。
“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4点半之后到家长来接孩子之前都是一个施教的空档期,属于学校和家长都不能照顾到的时间段。我们通过开设‘4点半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写作业,另一方面还可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更多课堂外的知识。”河西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幸请到了就在河西区居住的、当年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徐银秀老人。她结合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祖国为他们创造出的良好教育环境。这种形式比让孩子们单纯地看课本、影视作品更加有效果。



市文明办未成年人保护处处长王爱红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从2009年至今,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内共建了1360个快乐营地,基本上覆盖到各个社区。每年寒暑假都会在快乐营地举办大量的道德实践活动,旨在帮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自2011年天津市正式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以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从无到有,目前总数达到58所,覆盖5个涉农区县的近百所中小学校的2万余名农村孩子。2015年,天津还将新建1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并更多地争取国家对该项目支持资金,让更多的乡村学校学生获益。
帮扶未成年被告人“无痕”回归
在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时,一些失足的未成年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爱和帮扶。近年来,天津市司法系统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市高院先后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团市委联合制定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关规定,规范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社会调查工作、心理干预工作、犯罪记录封存工作。据悉,为了实现未成年被告人的“无痕”回归,天津市对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被告人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让这些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在档案中查不到,从而减少他们重返社会的负担。

目前,市高院刑一庭成立了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专业合议庭,该合议庭审判长由女性法官担任,另外还有一名合议庭成员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以便更好地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柔性”执法。而在河北区检察院,他们成立的“未检阳光工作室”已经帮助了很多青少年回归“正途”。其中,2014年一起未被起诉的涉嫌聚众斗殴犯罪的19名青少年,通过定期联系、随时抽查、回访教育和暑期帮教等方式,开展跟踪矫治。目前,已有9名学生考上了大学,翻开了生活的新篇章。
一位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案件多年的法官表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14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其中与一些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吸烟、赌博、暴力等内容有关,再加上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或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导致了孩子性格孤僻,脾气倔强,遇事较冲动、头脑不理智。因此,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
开展公益创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公益组织也在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夏琳就是其中的一位,曾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的他,为了帮扶感觉统合失调(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障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的儿童,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开始了公益创业。

“我的孩子今年7岁了,本该去年就上小学,却因为感觉统合失调而延迟入学一年。孩子的情况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感觉统合失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症,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能够达到纠正的效果。但是孩子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夏琳说。
据了解,感觉统合失调与运动缺乏、手机不离手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夏琳感慨道:“另外,现在城市中的‘隔代养育’也很普遍,老人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也会使孩子与社会脱轨。”
夏琳说:“现在很多家长自身都有着很高的学历,学过很多东西,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成为家长。我现在想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建立免费的儿童场馆,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各种训练、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共享‘亲子’乐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看到了一种社区儿童运动馆,它是面向社区0—6岁婴幼儿(尤其是0—3岁)家庭免费开放,提供全日制公益服务,定期开展运动游戏,通过‘知识普及+操作示范+家庭拓展+跟踪指导’的形式指导青年家长及其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夏琳后来又去北京、深圳、南京、长沙等地了解情况,发现这种公益服务对家长的培训不仅有线下的培训,还有线上的辅导,通过一个月一到两次对家长的线下指导,让家长学会怎样引导孩子成长,怎样与孩子交流。
夏琳希望把这种公益理念带到天津,把有同样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长期持续的系统专业知识、运营管理培训,辅以配套硬件资助,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一种扶持与孵化关注社区儿童早期发展、家长教育的非营利性组织,以实现提高人口素质的长远目标。
在庆祝儿童节日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但是如果想让他们一直快乐地成长,需要做得还有很多很多……(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