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从1983年担任体育馆街道办事处主任起,周庆芳就抱定一个心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在管理城市、组织人民生活工作中,创造了卫生、绿化、计生、初级保健、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方面管理经验,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当选为和平区第四届“十佳公仆”。
那时候一到冬季,周庆芳就要组织取暖设备的冬检,组织干部为群众送冬煤、送大白菜,特别是孤老户、烈军属他都要亲自送到家。一到夏季,他就会同房管部门、城建部门一起修房、清淤,到危陋平房片查看水情、帮助排水等。他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子女托幼上学问题、生活困难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只要他知道了,都会亲自协调解决。在体育馆街工作11年,他有10个除夕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1990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大理道28号失火,正在闹胃病的周庆芳立即赶到现场,一边用手按着腹部、不停的吐着酸水,一边指挥灭火救人、安置群众生活。随后,他又同房管部门的同志一起奋战了半个月,在正月十五前把烧坏的楼房抢修好,将受灾群众接回家过元宵节。
1992年的夏天,昆明路一居民区的化粪井堵了,脏水从楼群流到大街上,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周庆芳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并组织街道干部一起掏挖,当天就解决了问题。由于自来水管道年久老化、群众用水量不断增加,每到夏季一些水压低的地区群众吃水就会出现困难。周庆芳多次协调自来水、房管等部门,经过几年努力,基本解决了辖区内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退居二线之后,周庆芳主动到区“十佳公仆”协会协助工作。他与协会的同志们精心做好三项服务:一是组织“十佳公仆”到群众中了解社情,解决实际问题,如群众的吃水难、用电难、用气安全等问题。二是为拓展协会的服务、范围,主动与老干部局联系,建立离休干部服务卡,根据老干部的需要,组织相关部门的“十佳公仆”上门服务。三是给送温暖的人送温暖,为“十佳公仆”服好务,把协会办成“公仆之家”,组织公仆搞好政治学习,聘请专家给公仆讲形势;组织“十佳公仆”外出疗养,不定期走访在职和退休的“十佳公仆”,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第一届“十佳公仆”王茂盛病重,周庆芳就把王茂盛背下四楼,到医院后,又跑前跑后挂号,陪王茂盛看病、打针、输液,又与其他同志一同把他背回四楼家中。
周庆芳主动承担起协会办经济实体的任务。他四处奔走联系,实地勘察,与同志们研究协会三产的章程、制度、管理办法,多措并举,帮助协会解决了资金困难问题。
退休后的周庆芳担任了和平区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他像在职岗位上一样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他团结秘书处一班人,搞调研,定措施,进一步活跃了关工委工作。他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确定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亮点、关键点,制定出区关工委的整套规章制度。在全国创建“五好”关工委的活动中,他提早安排,制定创建规划,制定标准,并在基层搞试点,推广创建典型,促进创建活动在全区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得到市关工委的肯定和表扬,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