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和平区面对天津五重叠加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用好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再创新优势?和平区区委书记薛新立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解读2015年和平区的发展思路举措。
五项举措促提质增效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小城区要想抓住机遇实现大发展,特色资源是潜力、项目载体是支撑、招商引资是引擎、优质服务是保障。”——薛新立
和平区今年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结构调整、产业优化、效益提升为中心,围绕发展“四高产业”,重点做好“五篇文章”,不仅要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转型换挡,而且还要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和动力。
发展“洋楼”经济
2015有看头
“小洋楼是宝贵的发展资源,过去我们往往感觉多、宣传多,实际利用少、挖掘少,名声很大,但经济效益不明显”。
今年还将围绕腾迁和整理出的42栋小洋楼,进行深度开发利用,重点对接“一个总部、四个中心”,即地区总部和结算、采购、销售、财务中心,引进留区税收千万元以上的知名企业,去年中电新能源等6家知名企业已经入驻,今年还有一批将陆续落户,洋楼经济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成为和平区独有的竞争优势。
做大金融产业
2015有看头
“‘金融和平’是市里对和平区的产业定位。”
随着解放北路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实施,一批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将陆续落户和平,年内有望新增各类金融机构60家,留区税收在原有基础上再新增2亿元。通过业态调整,形成涵盖银行证券、商业保理、动产融资等更加健全的金融服务门类,进一步提升“金融和平”的优势地位。
做强两条
亿元税收楼宇带
2015
有看头
“今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两个地区资源禀赋好、基础条件优、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把南京路和海河沿岸两条商务带作为发展楼宇经济的主战场。”
通过规划导控、布局调整、产业优化放大集聚效应,着力打造税收亿元、5亿元和10亿元楼宇,今年楼宇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将超过75%。
策划主题招商活动
2015有看头
“招商引资是促进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引进一个优质企业,就能带动一条产业链,汇聚形成一个产业群。”
今年和平区计划开展10场大型招商活动,再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大集团、大企业总部,力争国内外500强企业总数突破100家。对那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后劲足的中小企业,和平区也将给予足够重视,用好扶植政策,帮助它们尽快成长壮大。
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2015有看头
“客观来讲,和平区土地面积狭小,在开发建设上,拼土地我们不占优势,但比投资环境和服务,我们有条件和信心能够做得更好。”
今年和平区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提速行政审批、优化政策环境,为企业营造一个愿意来、留得住、能够发展的投资环境,真正做到政府用心“搭好台”,企业放心“唱好戏”。
近20项改革增发展活力
“和平区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思想上的束缚,甩掉沉重的包袱,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积蓄发展的后劲。”——薛新立
今年和平区在教育医疗卫生、创新社会治理、提速行政审批等方面,推出了近20项改革创新举措。和平区围绕“投资贸易和生活服务两个便利化”,着力打造宜商宜居的创业创新环境。
投资贸易便利化
新成立了区行政审批局,将24个部门的审批权统一集中,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率先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
协助市有关部门在民园广场设立天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使自贸区的红利惠及广大群众;
按照“沉得下管得住处置快”的要求,全面推动街道综合执法管理职能下沉,年内全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生活服务便利化
推进“医联体”建设,与医大总医院、中医一附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医疗联合体,利用市级医院的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让和平区的百姓更便利地享受三甲级医院的服务;
推进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引入市场化手段,运用BOT模式,由企业投资并运营,企业靠处理加工的资源赚取利润,政府则通过公共服务优化了环境卫生。目前已建成食品街、崇仁里、南市、恒隆广场4个试点项目,并逐步在全区推开,从源头上消除危害群众食品安全的“地沟油”。
社会治理创新
设立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把市、区审批和服务事项向街道下放,努力实现“一门服务、一头管理、一口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全区域通办”,目标就是建成政府提供社区政务综合服务的标准化平台。
建立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通过无偿、有偿、低偿三种方式,逐步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目前已完成了中心的选址、注册、专家聘请等工作,力争在7月份投入使用。
“这项举措的实施,既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极大便利,又提高了基层服务的便捷性、透明度和亲和力。”
“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就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由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有效避免了行政资源包办问题。”
推进教育均衡化
促进生源均衡。采取中学招生“多对多”的方式,实现免试就近入学,保证各学校生源上的相对平衡。
促进校际均衡。采取联盟办学模式,在学区片内实行最优质校和普通校一对一结对子,统一管理、统一备课,开展校际教研。
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做到“学生走”“教师走”“课程走”,用互通有无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实施一揽子大幅度的改革措施,就是要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和平区的孩子都能上好学校、接受好教育。”
精细管理树城区形象
2015有看头
和平区一直致力于把9.98平方公里的城区打造成全国最干净最整洁最靓丽的城区之一。
“实施这些地区提升改造,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整合特色资源、优化调整业态,目的就是要把这些重点地区打造成历史文化展示区和经济高效产出区。”——薛新立
今年在城市管理上,他们一手抓精细化管理,一手抓重点地区综合提升改造。
五大道地区。去年已经获批国家4A级景区,今年和平区将按照5A级标准,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对区域内的交通、市容、标识、环境卫生实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形成天津乃至全国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西开教堂地区。加快建设力度,年底前完成新建项目,同时实施管线入地、立面整修、园林绿化、道路铺装等7项整修工程,提升整体形象,形成彰显南京路繁荣繁华的新亮点。
解放北路地区。按照“一纵两翼八横”规划布局,全面整修市容环境,优化业态构成,着力引进分行级以上的金融创新、金融服务类企业,形成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聚集带。
多措并举惠民计民生
“区委、区政府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不仅能够为群众办成一批实事好事,而且为各级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有效载体,特别是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践中,使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步内化成一种自觉行动,这也是党员干部能够把好事办好的根本所在。”——薛新立
和平区今年在民心工程项目安排上,通过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意见,最终确定了20大项、48个子项。和平区今年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多项具体举措,着力办好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下一步和平区将利用自己各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大保障力度,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民生问题,努力让和平区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公共服务 通过“两个巩固一个创建”,即巩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成果,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和保障。
煤改电试点 采取错峰用电的做法,解决好老旧住宅集中供热问题,将劝业场街蒙古路社区作为试点,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投资779万元,目前项目已经竣工,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煤改电”范围,实现无燃煤供热全覆盖。
社区环境 和平区今年设立了5个专项资金、近1个亿,用于社区环境提升和设施改善,为老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每个社区经费提高到60万元,对11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年底达标率100%。
通行畅达 一方面将打造南京路等一批交通秩序示范路,解决好拥堵问题;另一方面建成2座停车楼,规范30条道路停车秩序,并充分利用地下闲置空间,解决好停车问题,使“出行难”问题得到缓解。
综合整治针对吉利花园地区私搭乱占、沿路摆卖、环境脏乱的难点问题,和平区下力量集中整治,以消除安全隐患、规范交通秩序、提升市容环境、加强长效管理为重点,消除了8类安全隐患,规范了宝鸡道、贵阳路的交通秩序,美化了4个小区的内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