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进入夏季,路边烧烤生意逐渐红火,傍晚时分,带着家人、朋友在户外吃烧烤、喝啤酒已成为许多市民不可或缺的休闲方式之一。但是,对于马路露天烧烤,有人爱之深,也有人恨之切,不少市民也向记者反映,路边烧烤卫生差、污染环境、扰民等现象比比皆是。那么,这个矛盾到底如何解决?市民对此看法又是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现状:打压之下马路烧烤仍热
食材来路不明、卫生条件较差、炭火燃烧污染大气……众所周知,被称为“马砂”的露天烧烤存在着种种问题。不仅如此,占路经营堵塞交通、持续到半夜的噪音,马路烧烤的经营也给周边居民带来很多困扰。家住中山门的韩女士告诉记者:“马路烧烤摊实在是太扰民了,笑声、划拳声经常能把睡着的孩子吵醒,社区居民经常去跟摊主提意见。”
老百姓对马路烧烤怨声载道,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治理力度。近日,河东区开展了清理露天烧烤马路餐桌专项治理行动,以街道为单位,综合执法、环保、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通力配合,全面对露天烧烤马路餐桌进行清理,对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路、次支道路、海河观光线、露天烧烤聚集点等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常态管理。除此之外,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每天安排1次夜间清理活动,每周开展联合集中执法行动,遏制露天烧烤的蔓延。
虽然面对着种种“阻碍”,人们对马路烧烤的热度却并未减少。夜幕降临,很多市民便积极寻找“马砂”踪迹,他们三五成群,在大街小巷的露天烧烤摊上喝啤酒、吃烤串。傍晚时分,记者来到万新村、中山门等生活区,看到街边烧烤店已陆续营业纳客。有的烧烤店在紧邻街道的区域支起了简易棚屋,每家棚屋里最少也有五张桌子,顾客络绎不绝。而临街营业的烧烤店,不仅店内有桌,在街边上也有座位摆设,大部分都坐满了顾客。店员正在街边烤串,烟雾随之而起,来往的市民不得不绕路而行。记者看到,在用餐后的彩砖上,都或多或少留有污渍、随手扔下的餐巾纸、餐具。
原因:成本低利润大迎合消费需求
为何相关部门多次针对露天烧烤“出拳”却依然屡禁不止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当可观的利润、极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及市场需求量较大是难取缔的原因之一。一个烧烤炉,一些食材,几张桌子,在马路边一摆,一个简易的烧烤摊就可以经营了,烧烤技术简单易学。至于利润,一家烧烤店老板向记者透露,烧烤大排档中烤蔬菜的利润最大,以烤韭菜为例,20根韭菜串成一串儿,每串2元,而市场上韭菜每斤的价格才2元;尖椒2个串一串,每串3元左右,但现在尖椒的价格是2元钱一斤。烤肉类的利润较小,尽管这样,一个流动摊点每日最少也可卖掉四五百串。“再加上销售点酒水之类的,夏季这几个月时间,红火一点的烧烤摊位挣上几万块钱是不成问题的。”一家海鲜烧烤的老板说。
露天烧烤屡禁不止跟食客们不停的“捧场”有很大关系。在夏天的夜晚,叫上几位朋友,喝啤酒、吃烧烤、聊人生,能让白天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更能加深朋友之间的感情,这种惬意是很多食客所追求的。许多市民吃过露天烧烤后,有的甚至吃“上瘾”了。
烧烤作为一种饮食方式,赢得市民的热爱本属正常,而商家却要把摊位摆放在马路上,成了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采访中,有烧烤店店主表示,露天烧烤只是“一夏天买卖”,为了这短短的三个月高峰期,很多店主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招揽顾客,而店外摆台就成了最好的“利器”。
此外,由于露天烧烤并没有长效而完整的治理机制,面对查处露天炭火烧烤,摊主也和执法部门玩起了“躲猫猫”,执法部门来了就收,走了就摆,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屡禁不止的现象不断发生。
解决办法:多管齐下疏堵结合
有什么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规范露天烧烤,将烧烤带给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露天烧烤屡禁不止的情况,河东区某街道综治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他认为,露天马路烧烤、占道经营等现象应疏堵结合,需要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集中清理,建立长效管理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在加强治理的同时,区政府还引导烧烤经营者统一配备无烟炉、桌椅板凳、餐饮器具、垃圾回收容器等,配置了临时公厕,并有统一的开闭市时间,使维护市容环境与满足消费需求这一对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解决管理上的难题,从来都不能只堵不疏。“目前来看,烧烤已经成为一种餐饮模式,如果想要彻底规范,可以考虑划定专门的区域,建一个类似烧烤城的地方,让烧烤全部进去。而对于其他小的烧烤摊点,要坚决取缔。”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而现实情况也有难题,在寸土寸金的城区,想要找这样一个地方的确很难,烧烤集中经营,既要保证客源,又要保证投资后的收益,这些问题都像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摆在每一个人面前。
除了需要加强管理,马路烧烤的治理更需要全体市民的支持、理解和共同维护。应加大宣传,引导广大市民以自身健康和维护城市环境为重,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远离占道露天炭火烧烤。
记者手记
城市里的露天烧烤,在为人们提供消夏聚会便利的同时,也为本已阴霾的天空增加了烟尘,为本已不畅的交通带来了隐患。让市民认识到,除了不利于环保,烧烤本身就是一种对人体不太健康的餐饮方式,应当通过科普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路边烧烤卫生状况存在隐忧及其潜伏的危害。弥合了认知的鸿沟,缩小了观念的差距,才能使人们自觉远离烧烤,理解“禁烤令”的初衷与用意,进而给予更多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