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新要求。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为开展双周协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南开区政协从2014年开始建立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确定以专题为内容、以界别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座谈为方法的协商形式。从选题、调研、论证、协商、成果转化落实,逐步形成一整套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南开区政协已成功召开了3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58名政协委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议政建言,38个职能部门到会听取意见。
选题:小切口 大问题
协商的基础是选题。南开区政协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选准切入点,真正把问题研究透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商格局。南开区政协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主动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变“我要协商”为“要我协商”。自2014年开始,按照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制定《年度协商工作计划》。由中共南开区委、南开区人民政府、政协南开区委员会联合下发文件,详细规定了基本原则、协商形式、协商议题、组织推动落实。其中,每年确定召开2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协商议题、协商时间是《年度协商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初步构建了以区委加强领导、政府大力支持、政协积极承办为框架,以协商计划共同制定、调研课题共同确立、计划实施共同组织为内容的协商格局。
党委点题,政协承担任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政协的工作中心。每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协商政协年度重点工作,党政领导交任务、点课目,区政协将这些课题作为协商重点内容。例如法治南开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助推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课题都成为双周协商议题,做到在重大事项、重要问题上政协协商有声音、有建言。
专委会选题,发挥政协优势。选好角度,定好课题,找准发挥政协优势的结合点是关键。9个专委会每年至少确定2个协商议题。因此,在选题上注重从发挥自身优势领域入手,从自身最擅长剖析的问题入手,从自身最善于挖掘的课题入手,力争题目小一点,把问题说清、说透。
组织:广调研 深论证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坚持“协商之前必调研”的工作原则,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出建议,使协商意见更有参考价值。
制定调研计划,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年初制定《调研工作计划》,分管主席牵头、专委会承担任务,确定协商时间、完成时限。各专委会分别制定协商课题调研方案,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每周组织推动实施。
组织调研视察,围绕主题,不走过场。一方面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实地、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围绕协商议题开展研究论证,到先进地区、先进城区开展学访交流,提出更多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组织开展视察活动,例如政协委员视察南一双峰幼儿园、学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民办幼儿园发展和医养结合的建议;视察南开区养老中心、菜市场建设,组织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专题协商等等。可以说,每一次双周协商必定是调研视察后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突出界别特色,发挥优势,深度协商。充分发挥界别专业性强的优势,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意见》,明确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分别联系相关界别,建立界别小组,明确界别召集人。专委会加强与界别的联系,强化工作互动。专委会提出的专题调研,界别委员积极参与,界别反映的重大问题专委会集中调研,形成界别提案或专题报告,促进专委会和界别工作质量的提高。截至目前,界别与专委会联合完成调研课题25个,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22次,26个界别共129名政协委员在会上发言,形成界别提案98件。
协商:讲真话 道实情
政协委员与党政部门分管领导面对面协商,最关键的是营造民主协商氛围,面对部门领导讲真话、建真言、道实情、谋良策。
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优质均衡教育专题协商。2014年2月19日,南开区政协召开了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8位教育、体育界别委员分别就“建立南开区中小学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改进新教师招录、选聘机制”、“建立新教师职业培训制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政协委员们在会上直接面对自己部门的领导,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为南开区教师队伍建设、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积极建言,协商民主氛围浓郁。
围绕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助推创新创业等专题协商。加快建设“两圈两区一中心”是今年的重点工作,政协委员们围绕“建设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开展深入调研,并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提出真知灼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政府如何建立完善投资引导机制”、“如何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有效指导”等委员建议,得到了区领导和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予以采纳。
围绕制定“十三五”规划组织专题协商。为了充分做好“十三五”规划,政协委员们在第2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分别就“科学决策做好南开教育规划”、“提升城区载体功能做好‘十三五’城建规划”、“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南开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专题议政建言,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成果:促转化 督落实
政协委员的好主张、好声音要让党政领导听到。我们通过《双周协商座谈会会议纪要》《委员意见与建议》《社情民意专报》等方式,及时报送党政领导,并建立了反馈机制,充分调动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
协商建言转化为平时提案。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为平时提案,通过办理平时提案,承办单位注重加强与提案者的联系沟通,征求提案者对办理方案的意见,通报办理进度和结果,力求让政协委员满意,真正让政协委员的好建议“落地”。
协商建言以专报形式报党政领导。政协委员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转化为《委员意见与建议》和《社情民意专报》,报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决策参考。已上报区委《委员意见与建议》《社情民意专报》115期,区级领导批示33期。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区委办、政府办在第一时间将领导批示转给区政协,再以《政协情况通报》《南开政协信息》形式编发。同时,利用网站、短信、微信平台等方式刊登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的重要内容,向政协委员及时反馈,真正实现了成果的转化。
南开区政协以建立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为抓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区叫响了政协双周协商的品牌,党政领导通过不同方式听到了政协委员的好声音,吸收采纳了政协委员的好建议。增加了协商密度,拓宽了协商平台,党政部门分管领导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协商,沟通情况,协商意识逐步增强。拓展了协商内容,丰富了协商形式,鼓励委员代表党派、团体、专委会、界别发言,充分调动了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和参政议政热情。推动了调研工作,鼓励政协委员自主申报调研课题,在主席会议上专题汇报,提高了协商建言质量。发挥了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作用,协调解决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了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履职覆盖面大大提高,政协委员逐渐增强对政协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提升了政协组织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