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从10月13日开始,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的“金秋走中线,饮水话感恩”活动,邀请了39名来自北京、天津的市民代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开为期一周的考察。在河南分调中心、沙河渡槽、陶岔渠首,京津市民第一次亲眼见证了自家甘甜清冽的自来水,源头来自何处。
自去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输水超过17亿立方米。其中,天津干线已输水超3亿立方米,向天津城区日供水量约110万立方米,调水水量占城区用水量的80%以上,让800万天津市民直接受益。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3亿立方米只是一个数字,水质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质监测方案》,我们每月对全线的29个固定监测断面的24个基本项目,以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硫酸盐,开展常规监测。”对于输水水质是否达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水质中心给出了专业应答,“正式通水以来,各断面监测结果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硫酸盐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浓度限值,水质稳定达标,满足供水要求,未来还要对地表水的109项指标进行全部监测。”
家住天津市区的唐欣,是这次考察活动的天津市民代表之一,不同于实验室中的科学数据,她对于输水水质及通水前后的水质变化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与直观的认知。“自从调来了丹江口的水,水垢少了好多,你看我这个水瓶已经两个星期没刷了,瓶底也没什么变化,很干净。”拿出随身携带的水瓶,唐欣现身说法。

在沙河渡槽,大家最关心冬天结冰怎么办。“一旦结冰,就抬高水位,在上面结一层冰,南水就可以在冰层下面输送,冰层还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副局长王江涛介绍,“我们按月汇总沿线省市实际水量需求计划,制定月度水量调度方案并科学组织实施,不能因为结冰影响输水量、影响中线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同饮一江水,我们和库区百姓都是一衣带水的亲人。”天津市民魏连明在参观了沙河渡槽后说,“在郑州的河南分调中心,我看到了两面墙壁上壮观的中线工程输水线路图,一头是丹江口水库,一头是北京团城湖,1400多公里,原来南水的北上路这么遥远。我想,我们沿途受水区的市民最应该做的就是用好每一滴水,珍惜库区百姓千里之外的这份情。”(北方网见习记者李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