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为促进农业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秸秆机械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今年以来,武清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切实解决农机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武清区大力开展的保护性耕地技术,其主要形式是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打捆机、搂草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进行路线作业,促进农作物高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消除各种隐患。
武清区还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在天津市各区县中率先采用“秸秆打捆”技术,对秋后未处理的直立秸秆进行打捆试点工作,再将成捆的秸秆送至廊坊市大成电厂用于发电。
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56万亩、玉米种植84万亩,完成机耕复式作业面积14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2.5%,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7.5%。
截至目前,全区农用拖拉机拥有量为5648台,联合收割机1771台,其中新增秸秆还田机170台、大型打捆机10台,除收集打捆外销的6000亩小麦秸秆外,其余基本实现了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