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享、老有所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有所养靠家庭、靠社会;老有所乐则靠老年人自身培养兴趣爱好,“有所长”才能有所乐。家住天穆镇欢颜里社区的崔庆兰是一位年过古稀的退休老教师,虽已退休多年,街坊四邻们还是习惯性地称她为崔老师,不光因为年轻时的职业,更因为她是社区里书法研习班的义务老师,教大伙儿练字画画儿,把社区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搞得有声有色。
崔庆兰刚退休时,心里也很空虚,每天不知道做什么,觉得生活没意思,因为空虚,身体状况也太不理想,经常生病。当时她心里想:“难道我真的老了吗?不,老年人应该有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绝不能这样虚度光阴。”想到自己年轻时酷爱书法,老人决定重拾旧好。“年轻的时候工作忙,没时间,现在退休了有大把时间,终于可以好好地写字画画儿了。”于是,她和老伴上了老年大学,崔老师学书法和绘画,老伴学习篆法篆刻和裱画。夫妇俩一起上学,一起研究,互相鼓励,互相提高。两年后,崔老师的书法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平时写出好的作品,就由老伴进行装裱,老两口经常为了出好的作品忙得不亦乐乎,在爱好的支撑下,老人的身体也硬朗起来,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与一般老年人不同的是,崔庆兰并没有满足于关起门来自娱自乐,2013年,居委会有意成立书法研习班,崔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请缨,为大家服务,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教大家练习书法。每次上课的时候,崔庆兰都竭尽全力地将自己在老年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教给大家,和大伙儿一起练习,一起研究,共同进步。当学员在家练字时遇到难题的时候,崔老师还上门进行指导,将自己的练字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练字需要日日功,更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她从不嫌麻烦,总是尽心和老伙伴们交流、研究,直到写好为止。就这样,崔老师不仅充实了自己,还帮助了别人,在社区营造了老有所好、老有所乐的氛围。
在书法研习班成立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成员们积极参加镇里的书画活动,他们写的计划生育标语还参加了天穆镇人口文化艺术展,有的作品被选到区计生委参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崔老师的志愿服务行为,鼓舞了大家,激励了更多退休老人投身到社区服务中。
在带领大家练习书法的同时,崔庆兰还教大家一些养生之道,有时还是大家的“知心大姐”,学员们一有烦心事,都愿意和崔老师唠唠,她总是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他人,是社区出了名的“正能量传递者”。“很多老人退休后,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时间一下子多得无法‘挥霍’,闲着闲着身体也不好了,我们老年人应该寻找自己的精神支点,培养兴趣爱好,把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崔庆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