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十二五”期间,红桥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同比增长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增就业、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日前,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和前沿记者对红桥区区长王禹进行了专访。
安居工程是红桥区贯穿“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王禹告诉记者:“作为天津市头号工程,西于庄危陋房屋征收改造项目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依法征收、公开公正、托底保障的原则。从房屋现状调查到方案征询一共10个程序,2014年开始走程序,征收方案支持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5月5日正式启动房屋征收。截至2015年年底,符合征收条件的居民签约率近9成。2015年12月31日,和苑西区一期安置房首批14栋楼、可容纳2200户居民的梦和园正式交房,目前,首批已经有700余户居民有望春节入住。后期其他居民会随着安置房陆续交房,住进新居。”
王禹告诉记者,红桥区最大的民生问题还是棚户区改造工程。西于庄危陋房屋征收改造项目也创新了征收模式,红桥区下一步房屋征收工作都会按照西于庄危陋房屋征收改造项目的征收模式操作。“除去西于庄危陋房屋征收改造项目,还有21片棚户区将近2.5万户需要改造。‘十三五’期间,红桥区基本消除危陋房屋,让2.5万户居民圆安居梦。”王禹说。
展望“十三五”,红桥区高标准编制了“十三五”规划,对红桥区进行了一个未来中长期“三城一中心”的定位。王禹告诉记者:“打造科技之城,结合全新领域,搭上互联网快车,形成全区高端科技企业集聚的态势;打造人文之城,突出红桥区历史积淀和人文资源,做好‘人文红桥’这篇文章;打造生态之城,借助红桥区生态优势,利用‘三河五岸’和几十公里岸线的生态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同时,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城市副中心,通过‘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红桥区都要按照这样的发展理念去努力。”
挖掘动力打造支撑,发展高铁经济是红桥区在“十三五”期间着重发力的工作。王禹告诉记者:“随着津保高铁开通,西站铁路枢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专家称,津保高铁开通使得西站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客流量会成成倍增长,借助这个优势,红桥区要挖掘出高铁经济的优势和动力,寻找新的支撑点。”(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吴宏 付文超 见习记者张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