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时下,各社区为了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居住幸福指数,纷纷成立戏曲团、舞蹈团、京剧团等活动团队,北辰区普东街宸宜花园却“闹中取静”成立剪纸社,让居民感受传统剪纸文化的艺术魅力,享受剪纸给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和无限乐趣。
宸宜花园剪纸社成立于2013年9月份,居民聂良玉是天津市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兼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因为练得一手出色的剪纸技巧,又是个热心人,在居委会的提议下,聂大爷成为了剪纸社的社长,社团成立两年多来,学员已经发展到10多人,有剪有刻,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是刻纸,看似只用一把刻刀,但镊子、钉子、磨刀石、刷子、蜡板等工具一样都不能少。为了能让学员们学起来得心应手,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刻纸所用的工具大部分都是聂大爷自己制作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起垫板作用的蜡板。蜡板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聂大爷要先将面粉炒一遍,融化的牛油、石蜡按比例配好,放在一起搅拌均匀摁在木盒里晾干形成蜡板,这种自制的蜡板可以反复使用,剪纸社学员几乎人手一个,使用起来十分顺手。
张婷、张晓欣、路娟等居民是剪纸社的老成员了,他们的剪纸手法十分娴熟:先在蜡板上放好一沓红纸和复印纸,用钉子将四个边固定好,确保纸张平整,刻刀在他们的手下犹如一条随波而游的小鱼,轻快随性、分外灵活,聂大爷一边忙着自己的活儿一边给他们指导和建议,刻刀左右盘旋间,一个个可爱的“梦娃”就被刻了出来,活灵活现。其他学员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不一会儿的工夫,大红的喜字呈现在眼前,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学员们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记者拿起一张“梦娃”作品仔细观看,细微之处看出了学员们的功底。刻纸的技艺手法有细如麦芒、方如青砖、弯如月牙之说,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取得效果。聂大爷告诉记者:“刻的时候下刀要准,走刀要稳,落刀要直,如果走刀不对,纸的边缘就出现毛刺,影响美观,弯线条要慢慢转刀,直线条更见功底,很容易刻歪破坏整体效果。但是经过长期练习,大家的水平明显提高了不少,我说的这些问题基本不存在了。”成员刘继红正在刻二十四节气图,线条细处宛如头发丝,但是没有一处出现纸张断裂,她边刻边说:“刚开始觉得剪纸好玩,之后越来越感兴趣,聂大爷也十分有耐心地教我们,大家经常在一起剪纸聊天,不仅热闹,还多学了一门手艺,比在家呆着强多了。”
活动室里,桌子上、墙上摆满了大家的作品,题材涉及时政、民俗、人物、山水等,对比学员们早期的剪纸,近期创作的作品技巧更加成熟,线条更加柔美,许多大幅主题作品已经参加过多次社区、街道举办的展览,令参观者交口称赞。居委会主任赵大尊对记者说:“成立剪纸社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友爱,又营造出社区的艺术氛围,凝聚了居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