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是出生于1986年的大虎,是土生土长的北辰人。自懂事起知道我家住在刘马庄村的北下坡,自那时每每听到有关刘马庄村的事情我就会竖起自己的小耳朵,仔细听、愿意听我的家乡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父母一辈子都是靠务农为生,90年初期我们家的农田里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高粱、葵花籽等粮食农作物,我5岁的时候学会剥玉米皮儿,每到大秋农忙的时候,我变会拿出我的看家本事帮着妈妈一起剥玉米。父母都很勤劳、农收的时候白天去地里收玉米,怕收回来的玉米受潮晚上会把玉米皮剥完、晾开,每到晚上9点多钟的时候我便困的不行了,这时聪明的我就支起两把椅子身子、用毛巾搭在椅子背上变成一个小床,这样父母在院子里忙活的身影就可以直入我的眼帘,十足安全感的我睡的很香。记得我第一次照的一张彩色照片也是在5岁这一年,闪光灯闪的刹那我害怕的直缩脖子,至今每当拿出这张照片都会惹得老公捧笑一会儿。在我7岁那年,在大人们的口中听到“村委会”这个名词,但竟不知道它对人们的作用。但发现父母地里种的不单单是常见的粮食开始根据气候、地质及市场需求的不同,分门别类的将土地分为农田地、果园地、菜地、养鱼池等类别。农田地除了种植玉米、高粱等接饱的农作物外还种有西瓜、棉花等市场供不应求等产物。在村委会的感召下养过猪、禽类等牲畜加之西瓜和棉花的种植使我们家由原来的温饱变成村里的小康家庭。
日子渐渐的富裕起来,我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我这个86年出生的娃在求学的道路上也是很幸运的一代,我赶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第一批,就读的第一所小学是刘马庄小学,后期镇里将旁村刘招庄小学进行了翻建,在读小学2年级的时候招、马两个村子的小学合并,而后在宽敞明亮的刘招庄小学完成了我的小学。后来的学校我赶上的也是新校舍的第一批,具体的年代、学校如下:1999年考入的大张庄中学读初中、2002年考入的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读高中、2005年考入的天津理工大学(红旗南路校区)读大学。感谢我的家乡更感谢政府给我们这一代读书的学生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
2009年6月我取得了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的学士学位,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成为家里边少有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我留在河西区用自己的学历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同年,刘马庄村被纳为北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份子,我的家赶上了拆迁,搬迁到喜凤花园小区。我们从平房搬到干净整齐的楼房中,全家人都欢喜坏了,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家领导钥匙的那天,爸爸迫不及待的用电动车载着我去看房子的路上,说的那句:“娜娜,这下好了,咱们也搬进楼房了!”。在北辰区科技园区管委会的建设下,我家周边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清新淡雅的绿植景观、完善的医疗和就学设施。父母有了一个安享老年的地方,是我毕业那年最欣慰的事情。
我就读的是工程管理专业,高中毕业选专业的时候自己和家人也不懂得什么,当时只是觉得读好这个专业能为自己的村里也建造出像城市里一样伟岸的高楼大厦。毕业后,我从事了工程建设这个行业,坚守住了自己的专业,扎根于工地从事着计量和工程造价的工作。因工作地点离家很远我租了3年的房子,至2012年结婚才有了自己的房子。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总算是扎实的学到一些基本功了,还是想圆自己建设家乡的梦想,于是我开始向北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方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于2014年考入了北辰区水务局的基层单位,成为了北辰区一名干部。时代在发展,城市在变迁,北辰也在进步,北辰的今天在我看来我们的高楼楼建已经伟岸了,现在最缺的是环保,我们的“四清一绿”建设,进入北辰水务局的转年即2015年我如幸赶上了水务局牵头的北辰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任务,我深知如果实现整个北辰区的雨污分流建设,定能大大提高我区水质和环境质量,进而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身为为北辰人民服务的一员,我是打心底里的高兴。回到北辰工作的每一天,我都在感受着我们的前辈为北辰创造的舒适的环境,为此有种莫名的感动和珍惜。我想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是我会尽心尽力地去付出,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美丽北辰的朝霞中多一道光线,我想这就是我接下来的梦想,我知道这一切让我坚守的力量“缘”于——“我的一颗爱家的心”。( 天津市北辰区排灌管理站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