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俗话说,“家有一老是个宝”。宝坻区钰华街道三里屯村的刘学洪家却有“七宝”。虽然他家的户口本上只有四个人,但是多年来却赡养着七位老人。这“七宝”分别是她的公公、婆婆、母亲、大爷公和妹妹的公婆、姐姐的公公,他们在刘学洪的精心照顾下安享着幸福的晚年。
每天一大早,刘学洪都会出去买菜,考虑到家里老人的身体和口味,刘学洪买菜做饭是非常有讲究的。“我买菜就是荤素搭配。亲娘胃口不好,得有点软和的;亲老心脏不好,荤素都得弄点;我妈心脏支架也得吃点有营养的,天天稀的干的都得弄,最少四个菜,每天都得这样。”
简单的一顿饭,包含着刘学洪对老人的孝心。这么多老人需要照顾,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刘学洪是累身又累心,但是她却心甘情愿。“我就觉得活这么大岁数都不易,像过去我小时候尽听说谁们家因为养老家打架生气的多着呢,街坊四邻的或是一个庄的谁们家又打架了。到咱们这个年代,赶上了好社会,不愁吃不愁穿的,咱们伺候他们,让他们多享几年福呗。”
刘学洪的孝顺早就在村里出了名。刘学洪的丈夫郭连东从小就过继给了大伯,大伯是退伍军人,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一直没有成家。结婚后刘学洪和丈夫就和大爷公一起生活。自从大爷公患脑血栓下不了床后,为了方便照顾,刘学洪夫妻俩就和大爷公吃住在一个屋子里,在屋里炕上打个隔断,隔断这边是刘学洪夫妻,隔断那边是大爷公。丈夫郭连东工作忙,经常不在家,大爷公大便时用不上力气,刘学洪就用手一点点地将大便抠出来,从来没有嫌过脏,从来没有不耐烦。“他解不出大便来小脸憋得红着呢,瞅着难受。全是一个小球小球的,得用手掏,老头自己也感动得掉眼泪说自己的闺女啥样啊。”
为了帮助老人恢复行走功能,刘学洪每天都会扶着大爷公练习走路。村里人都被她无微不至照顾大爷公的精神感动着,邻居史玉宽说:“伺候她大爷公搁别人做不到,毕竟是侄媳妇,婆婆就好一点,她伺候老人根本就不考虑这个。”而村里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对刘学洪赞不绝口。86岁高龄的李世丰老人说:“这多少年了可不易,跟自己的亲闺女一样不属外。就自己的亲闺女都不易,说实在的。”
当初,郭连东过继给大伯时,曾立下过字据,将来长大了不再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有尽孝的义务。但是,刘学洪从来没有理会这些。丈夫郭连东说:“按咱们传统的习俗,我大爷儿过给我们了,对我自己的父母就不用养着了,学洪一来呢,就主动把伺候父母这点责任又主动承担起来了,这让我很受感动。”
最初,老两口轮着和两个儿子住,刘学洪看小叔子那边居住条件相对要差些,就让公婆住在自己家。公婆住在东屋,他们夫妻和大爷公住在西屋。大爷公过世后,公公患了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刘学洪跑前跑后地照顾着,还和丈夫商量,把医药费全担下来了。村民苑振西说:“我正好去她家看老人去,正赶上刘学洪给公公换尿不湿,换完以后又擦又洗,当时感动得我眼泪都掉出来了,比亲闺女都强。像刘学洪这样孝敬老人的人,就是说不是我们村,就是在哪打着灯笼很难找。”
去年7月份,刘学洪的公公去世了。送走了老人,刘学洪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自己的母亲又病倒了。
身患心肌梗的母亲身边离不开人,为了照顾母亲,刘学洪搬到了海滨街道沙窝村的娘家。同时,主动揽下了帮助妹妹照顾公婆的担子。为了照顾几位老人方便,刘学洪又带着母亲住到了同村的妹妹家里。几年前,前朝霞村的二姐夫因车祸去世,留下了年迈的老父亲,为了让二姐安心上班,刘学洪劝二姐在沙窝村买了几间房,她又揽下了照顾二姐公公的活儿。婆婆想刘学洪了就打电话,刘学洪就把她接过来,也住在妹妹家里。这样算起来,刘学洪要同时照顾5个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每天都像陀螺一样旋转着。“我就觉得这一大家子凑在一起就是缘分,脑袋里一点也没有我不应该伺候别人的想法。他们就是老小孩小小孩,有的时候也得哄哄,有的时候开个玩笑啥的,伺候着他们也挺快乐的。”
这五位老人都是七八十岁了,为了照顾好他们刘学洪费劲了心思。母亲心脏做了支架,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着来。二姐80多岁的公公腿脚不好,但是牙口好,刘学洪一天三顿单独做老人喜爱的硬朗食物送去。妹妹的婆婆有慢性胃病,刘学洪就做疙瘩汤、面条,花卷、馒头,什么软、好消化就做什,她还学会了按摩,饭前饭后给老人揉胃口。刘学洪妹妹的公公郑宗如说:“伺候得挺好,吃的、住的、使的、用的都给伺候的全全到,我净犯心脏病,最多的时候,一年上医院去五趟,这二年多没犯了,挺开心的。”
刘学洪现在成了老人们的主心骨,老人们一天也离不开她。刘学洪说:“我头些日子有病了,血压高到180,浑身哆嗦,把我弄医院去了,这几位老同志在家都提心吊胆的。第二天我出院就问这问那,啥也不让我干了,我也是挺感动的,我就享受着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天伦之乐。”
刘学洪的行动也感染这她的女儿郭晶晶。“即便我妈这么累都没抱怨过啥,觉得照顾老人是她应该做的。对我的教育挺多的,启发也挺大的,我感觉以后最简单的,不说比我妈做得好也得像我妈看齐。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也要好好教育我的儿子,把这种爱,这份责任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