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需要沉淀,也需要不断创新,2月22日,天津文广局召开文化创新大会,鼓励天津文化事业工作者以更加开放的心胸和不落窠臼的思维,为天津百姓源源不断输送着精神营养。
文化传承重在育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个“红色招牌”就是一种责任,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深感重任在肩。“今年,平津馆将创新青少年教育模式,开设‘少年军事体验营’。组织8到16岁的中小学生开展‘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活动。复原历史场景,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更多中外游客来馆参观。”

王培军说,平津馆将探索一条“馆校”共育高端创新人才的路子。“为高校文博、历史、讲解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定期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到馆里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定期指派馆里的学术人才与高校学生交流,现场传授工作经验。通过良性互动,实现‘馆校’双赢。”
文化创新,人才是主体。作为本市唯一的表演艺术高职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戏曲、曲艺两个支柱专业有着深厚底蕴。院长范恩源对于创新深有体会:“学院是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与戏曲、曲艺高峰人才的基地。重点在存量上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职员服务教学的意识与工作能力。在增量上倾斜一线教学。2016年始,学院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以科研促专业发展。同时,还要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加强教育教学考核,建立校企合作的人员互通机制,提升双师化水平。”
创新方式文化惠民
“如何加大文化惠民、为民、乐民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的成果,营造出直抵百姓内心的幸福感,是我们工作的焦点。”说这话的人是本市综合性艺术生产单位——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

创作有精神、有品质、有高度的优秀艺术作品,做到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放歌、为建设美丽天津放歌。这是歌舞剧院艺术工作者的共识。他们日常就是在艺术生产中突出天津本地文化元素,注重保护传承和挖掘整理地域性文化这条主线,推动艺术创新向高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延伸。
高久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剧院推出了原创芭蕾舞剧《精卫》,大型乐舞《异彩流金》《海韵河风》,民族管弦乐组曲《连年有余》《津味津韵》和原创舞剧《泥人的事》等反映天津风土民俗、人文精神的优秀舞台作品。场场爆满,观众在谢幕的时候久久不愿离去。好多铁杆粉丝几乎场场不落地看我们的演出,我们非常感动,他们的厚爱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歌舞剧院不仅邀请观众到剧场看演出,同时还送“文化进万家”。在2015年建立了10个基层联系点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加5个联系点;惠民演出在2015年333场基础上,今年将达到400场,演出收入将超过千万,力争观众超过30万人次。逐步形成可持续、平衡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文艺生态产业链。
借助科技邂逅未来
2015年,天津市群艺馆启动了数字群艺馆建设项目。习惯于参加群艺馆组织的各种线下活动,现在,天津的百姓在网络上就可以欢聚一堂,听相声,看展览,了解各种群文活动讯息。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李戈对于“解放思想文化创新的”理解就是“从未来看现在”。他说:“通过对公众当前网络使用习惯与文化需求的调研,馆里精心设计了网站与微信两套数字化模块,通过对线下举办演出、展览、培训的数字化转录,经过编辑后发布在网站与微信平台,供更广泛的公众享受到公共文化的实惠。网站端作为群艺馆的数字阵地,起到群文资源库的作用,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欣赏线上展览、观看演出视频与艺术讲座。移动端则考虑将其建设成为‘指尖上的数字群艺馆’。以订阅号实时推送群文资讯,服务号开展群文互动,两者形成合力,为公众服务。”
“数字群艺馆”开放4个月以来,群艺馆微信公众平台已拥有粉丝万余人,非遗微信公众平台拥有粉丝5千余人,文化数字化的先进性已然初显。
今年本市还将加强天津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推进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云建设。启动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工程,打造重在体验的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平台。
“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美术元素为切入点,借助动漫剧的表达形式,唤醒人们对传统民俗年文化的记忆。”杨柳青画社副社长王勇说。由杨柳青画社创作的《大过新年》动漫剧业已完成,并入选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成为宣传民俗文化,向青少年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载体。

文化传承有赖于站在先辈文化肩膀上,发出时代的声音。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举办了名为“寓教于像——杨柳青年画中的传统美德”的展览。该展览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中,从全国28个省份申报的60个主题展览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的13项目之一。“年画博物馆业已成为彰显民族底蕴、缔造精神家园的重要宣传阵地。”杨柳青画社副社长王勇如是说。
政策上的扶持是文化创新坚实的后盾。在2015年本市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基础上,今年文广局将在政策上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将制定出台本市《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对现有的市级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整合,以“市民艺术节”为品牌,将本市主办的全国性品牌文化活动及本市各类群文活动等30余项市级活动全部整合,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的“组合拳”和“升级版”。
市文广局局长黄永刚对于解放思想文化创新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说:“在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机制、发展质量和发展格局上都要做到创新。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引导和先行作用,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开放大格局,以开放思维和开放方法办文化,以开放理念管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