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入推进天津妇联组织改革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戴蕴 编辑:侯静 2017-10-16 08:30:41

内容提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目前,妇联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全市妇联组织紧跟新形势、适应新常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以新应新,以新赢新。大胆推进工作手段网络化、资源聚合社会化、服务内容项目化、综合服务平台化,不断满足全市妇女多元化发展需求,努力完成党交给妇联组织的光荣使命。

  天津北方网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目前,妇联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全市妇联组织紧跟新形势、适应新常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以新应新,以新赢新。大胆推进工作手段网络化、资源聚合社会化、服务内容项目化、综合服务平台化,不断满足全市妇女多元化发展需求,努力完成党交给妇联组织的光荣使命。

  一、谋定而后动,从认识上厘清“怎么改”的问题。

  旗帜鲜明讲政治。妇联组织本身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更要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切实提高政治鉴别力,切实加强政治能力训练,从政治的高度开展需求调查、分析问题、推动工作。

  思路清晰明目标。妇联改革具体的目标就是使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和社会中有存在感,让妇女群众对妇联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让从事妇联工作的专兼职干部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要切实增强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全面提升促改革。妇联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改革,是妇联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与娱乐化”的倾向,保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要求,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转变锤炼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全面体现党的群团组织特性,提升联系与服务群众的能力,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重大变革。

  二、攥紧拳头凝聚力量,突出解决好“重点改”的问题。

  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是妇联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从群众中来,把更多的普通妇女群众中的优秀代表团结在组织周围、吸引到组织中来,增强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坚持到群众中去,让下基层成为妇联干部的习惯和自觉,让送服务成为妇联组织的主题和名片;坚持让群众说了算,让妇联的工作从设计到实施、到评价全程都对妇女群众开放,都有群众参与的力量和智慧。

  虚实结合是实现密切联系群众的双支撑。要夯实基层、拓展覆盖面、延伸工作手臂,最大限度地引领、凝聚和服务妇女群众。做好社区村妇代会改建妇联、街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通过改革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转变,更好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

  制度规范是改进作风的保障。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妇女群众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直接联系妇女群众机制、妇女群众参与妇联工作机制和妇女群众评价妇联工作三大机制。把妇情民意了解在基层、矛盾解决在基层、工作开展在基层、服务落实到基层。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保持与妇女群众的直接联系。

  三、事业常成于坚忍,在机遇中落实“切实改”的重任。

  勇立潮头,树立争先之志。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当前,妇联改革要增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消除“不想改”的障碍,突破“不能为”的怪圈,敢于立于队首、勇于挺立潮头,担任不误、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担忧不惧。

  落地见效,练就落实之功。李鸿忠同志反复强调,口头上讲站位,工作上不到位,这绝不叫讲政治。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抓紧动起来、抓紧改起来、抓紧干起来,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上下一盘棋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要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确保改革不空转、工作不落空。始终保持提神竞进、借势而进、激情奋进的精神状态,推动妇联改革全面落实。

  蹄疾步稳,保持稳进之态。改革是全新的历程,是有风险的挑战。处理好“快”和“稳”的关系,做到蹄疾步稳,尤为重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鼓舞人心,要紧扣大事、服从要事、服务盛事,为建设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贡献“半边天”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