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迎新春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张枨 编辑:付勇钧 2019-02-07 11:21:10

内容提要:12岁的蒙古族小朋友恩和来,在3年前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每周末他都会到博物院进行义务讲解。今年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新春系列活动了。

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蒙古族福帖。  内蒙古博物院供图

12岁的蒙古族小朋友恩和来,在3年前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每周末他都会到博物院进行义务讲解。今年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新春系列活动了。

“在博物院里,能够学习到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各民族的年俗文化,很多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我也会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同学们,更好地传承民族的历史和家乡的文化。”恩和来说。

在恩和来的带动下,家人、同学也在春节期间一同来到博物院参加“品白月、拜喜年”活动,献哈达,饮奶茶,体验蒙古族过年待客礼俗。

48岁的邢海燕是呼和浩特供电局的一名医务工作人员。起初陪着两个孩子参加博物院各类活动的她,在孩子的影响带动下,最终成为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者。

“这是我连续第四年在博物院里过大年了。如今活动种类越来越丰富了,除了课程类,还有很多体验类活动,比如手工制作有民族特色的生肖玩偶,展厅寻宝探秘等。既有适合孩子参与的亲子互动,也有适合成年人的年俗体验。”邢海燕说。

“这些年来参加新春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外地游客也来到现场,积极参与其中。许多活动由于人数限制,需要网上提前报名,几十个名额往往一小时内就报满了,特别火爆。”邢海燕拿出博物院的活动报名页面告诉记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众来到博物院里过大年,体验年俗年味,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我们的活动理念也从过去的‘我们讲、观众听’,转为根据观众的口味需求进行设置,突出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引导观众实际参与其中。”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教育主管刘弘轩介绍。博物院还积极运用新媒体,推出了“抖抖博物馆”,围绕民族文化、博物馆文化、春节文化采访观众、博物馆工作人员,并拍摄短视频,在新媒体上播放。

   原标题:我们这样迎新春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