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和总书记说说心里话:小康路上 我们干劲十足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编辑:郑津 2020-01-28 00:07:26

内容提要:三涧溪村,把握三大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耿店村,“棚二代”变身“棚老板”;三元朱村,老年人幸福安康,年轻人热衷创业……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过去一年,他们在迈向小康路上努力奔跑;新的一年,他们信心满满,步履铿锵……

  三涧溪村,把握三大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耿店村,“棚二代”变身“棚老板”;三元朱村,老年人幸福安康,年轻人热衷创业……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过去一年,他们在迈向小康路上努力奔跑;新的一年,他们信心满满,步履铿锵……

  三大产业振兴,三涧溪的幸福年“有奔头”

  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村北,一排排大棚整齐有序,道路宽阔整洁,结合农业样板和乡村旅游的农创园已经铺展开来;村中位置,齐鲁风情美食街春节后将正式运营,古村落边建边修复中,一大片高标准安置房正在火热建设,2021年就能入住;村南侧,产业园区先后引进引办了72家企业,乡村振兴学院已投入使用,将打造为培训、拓展一体的项目基地……2019年,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三涧溪的产业地图渐渐清晰,这些项目将在2020年大干特干中全面开花,成为全村人的“奔头”。

  “总书记在三涧溪村视察时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三涧溪在党建、文化等方面都不落后,但是产业比起先进的兄弟村相对薄弱。”

  “我们村土地不多,一产要做精、做样板。”高淑贞介绍,村里重新规划村北土地,成立了薯立方种苗合作社、生态花卉苗木区、生态养殖示范区等。这一年,返乡青年络绎不绝。作为章丘回乡创业大学生中最早的代表之一,“猪倌”王元虎带领121名青年党员、回乡大学生、复退军人,成立了济南绿涧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园中园、农创园等形式,吸引带动更多青年参与农村创业。前期已经有数名青年自主创业,2019年又多了两位。

  高淑贞介绍,二产主要依托工业产业园,先后引进引办了72家企业,已经成为解决村民就业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发挥三产优势,在康养、医疗、美食、旅游等方面做文章。

  为了让产业发展成规模,高淑贞鼓励村民抱团发展,村里先后成立了车辆、商贸、古村旅游、四邻餐饮等多个合作社。高淑贞说,“无论什么样的产业,只要赚钱就鼓励老百姓去干,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村里则提供场地、政策等各种支持。”

  富民产业引人来,耿店村多了“棚老板”

  年关岁末,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的大棚基地依旧人气爆棚。村支书耿遵珠粗略计算了一下,自从棚内蔬菜成熟后,每天到基地务工的周边村民就有三四百人。耿遵珠还说,村里“棚二代”品牌叫响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仅在2019年,就有10多个本村小伙、姑娘带着外地媳妇、外地女婿回家搭棚种菜。

  “棚二代”夫妇返乡热潮的成果,是去年全村新增大棚100多个,总量超过700个。这其中,大棚超过5座的“棚二代”就有30多位。他们自己忙不过来,需要常年雇工,成为了地道的“棚老板”。

  “我一年光工钱就得开出20万元。”耿店村“棚二代”任传华告诉记者,看重了村里创业环境的他放弃了在外漂泊了10多年的打工生活,回乡从1个“钢架大棚”发展到21个冬暖式大棚,如今“年薪”超100万元。

  从河南周口嫁到耿店村的吴雪梅本是浙江一家工厂的生产线组长,两口子在外务工一年下来也就存两三万元。这样的收入对当时的他们而言根本不敢想买房的事。

  “现在,我们承包了5个棚,忙不过来时还要雇工,成了真正的‘棚老板’。2018年,我们的纯存款就有13万。现在,我们正准备着再包2个棚。”让吴雪梅感到满意的,除了高收入,还有高品质的生活。吴雪梅告诉记者,村里开展社区建设后,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他们也从破旧的老房子搬进了新楼房。“当了小老板,住上新楼房,娘家人都夸俺找的婆家‘中’!”

  智慧生活智慧生产,三元朱村又有新变化

  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86岁的王耀荣在村中散步,手腕上戴着的智能健康手表实时显示着他的心率、血压、活动轨迹、位置等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在三元朱村居家养老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也同步显示着。

  没有佩戴智能健康手表时,王耀荣的家人老是担心他走丢,不愿意让他出来散步。现在,王耀荣时常在村里走走,家人也放心。

  在三元朱村,203位60岁以上的老人都戴着这样的智能健康手表。据介绍,智能健康手表背后是三元朱村联合技术公司、联通网络共同研发的智慧医养可视管理服务平台。

  “每一位老人的健康数据、活动情况等通过联通网络服务反映到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个人和家人的终端上,多方监控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养老是大事,要与时俱进,要办到老人的心坎上。”

  老人幸福安康,年轻人投身创业。今年28岁的王聪和妻子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三元朱村种黄瓜温室大棚,年收入约30万元。

  “王乐义书记鼓励我们年轻人使用新技术种棚,也给我们指点示范,收入也可观,我觉得农业适合年轻人大展身手。”王聪说。现在他通过手机上安装的APP,对大棚卷帘、喷淋、放风等温湿度进行调控,完成水肥调配、浇水等环节,劳动量大大减少。

  而在三元朱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第七代智能化大棚。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