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港在海中建 人在画中行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劳韵霏 摄影 刘乃文 编辑:刘颖 2023-09-04 17:04:22

内容提要:巨轮穿梭、波涌如画。8月20日,“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活动采访团来到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黄骅港,从昔日“煤黑子”变身如今的“绿色大港”。

  巨轮穿梭、波涌如画。8月20日,“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活动采访团来到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黄骅港,从昔日“煤黑子”变身如今的“绿色大港”。

  做活“水文章” 煤港变“美”港

  来到黄骅港,记者观察到,码头干净、整洁,作业现场也清洁有序,而这里曾是典型的“苦海沿边”,烂泥海滩,荒凉偏僻,交通闭塞。在这样一片盐碱滩上,奇迹般地“长”出了如今的“新港城”。

  粉尘治理曾经是一直困扰煤炭港口的难题。治理尘就得靠水,但水怎么加是个“巧活”。水加少了,起不到抑尘效果;水加多了,煤质可能受到影响。作为煤炭大港,扬尘污染是困扰港口发展的根本性难题。如何化解这一难题?黄骅港有自己的办法:依托智能化,打造全流程抑尘系统。

  翻车机房内排放着一列列运煤火车,每4节车厢为一循环,随着翻车机的旋转翻转至160度左右,320吨煤炭瞬间被卸入底层漏斗,这里看不到煤尘升腾。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仅约20秒,一列车翻卸完成,翻车机房依然如初,该技术被命名为本质长效抑尘技术。

  打造“两湖三湿地” 做好节水文章

  煤炭大港要变“绿”,除了要治理好煤尘污染,还要做好节水文章。

  黄骅港地处盐碱滩,淡水资源极其宝贵。为了化解淡水难题,工作人员规划了“两湖三湿地”,向大海、天空和科技要淡水。

  港口制作了专门的管道,对部分货轮出水口进行改造,与货轮出水口连接,提取“压舱水”,通过提取“压舱水”每年可回收淡水110万立方米至150万立方米。

  港口煤炭抑尘产生大量煤污水,黄骅港智能除尘装置等产生的煤污水,被引入3个污水处理站,每年可处理205万余立方米。处理后不仅可得清水,还可将沉淀下来的煤泥加工成煤饼出售,去年创收900多万元。

  每到雨季,港口汇集地表径流,通过泵站输入湿地,防止了落入港区的雨水直接排海造成污染,每年可承接利用雨水40余万立方米。

  黄骅港把原有的建筑垃圾场、空闲荒地,改造成了“两湖三湿地”,用于过滤存储压舱水、净化的煤污水、承接“天上的水”。相互连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循环利用系统。这些水都将逐步回用到生产中,每年可减少淡水使用成本1900余万元。

  向海发展 向海图强

  近年来,黄骅港破解“一煤独大”格局,完善码头建设,拓展货种货源渠道,新开内外贸及集装箱航线,逐渐由单一煤炭港转型为兼顾散杂货和油品的现代化综合港口。

  黄骅港至今已完成煤一期至四期的建设,二十多年来,吞吐量逐年攀升,并达到2亿吨水平。全港设计煤炭吞吐能力为1.78亿吨,现拥有煤炭泊位17个、杂货泊位4个,油品码头1个,最大煤炭堆存能力约460万吨。2022年非煤货物吞吐量10230.12万吨,同比增长17.83%,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黄骅港以基础设施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港口码头结构布局,重点推进投资507亿元的集装箱、LNG、油品、汽车滚装等22个专业码头和系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加快推进航道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了港口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目前,黄骅港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港口首位,发挥了能源保供“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为努力在沿海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效,沧州市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港带产、以产促城、港城融合、产城共兴,推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加速黄骅港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综合大港。

  (津云新闻记者劳韵霏 摄影 刘乃文 发自河北沧州)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