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答卷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柳兰芳 编辑:靳永锋 2024-05-10 10:13:32

内容提要: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强调“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

天津北方网讯: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强调“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悟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全面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答卷。

一、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我们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靠民,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绿水青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一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激发全体海河儿女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加大自然生态恢复与保护投入,绘就天津发展大美蓝图。

生态惠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津市“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显示,中心城区等10个片区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3%,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过80%,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美丽天津建设实现加速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天蓝、水绿”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利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韧性城市。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特点和规律的环境治理之路。在源头保护上,以承认自然价值为前提,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建立生态价值评估制度。在过程管理上,以回顾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重点,以生态足迹理念建立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在评价体系上,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城乡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美丽天津建设。

持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我们要始终牢记嘱托,坚持把天津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解密生态密码,兑现绿色承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要在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面升级改造基础上,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使生态面貌持续向好;要在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雏形基本形成基础上,为京津冀再造一叶“城市绿肺”;要在153公里海岸线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基础上,使古老的海岸再次焕发年轻活力。

加强绿色宜居、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我们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绿色生态屏障为基础,持续发挥其重要的“碳库”作用,到2035年,绿色生态屏障实现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0%,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随着《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出台,天津将继续锚定“双碳”目标,以强有力的科技为支撑,继续开展“技术创新、要素配置、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示范、开放创新”五大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城市实现绿色发展。同时,积极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设施“硬件”布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提高安全保障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扎实推进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强调,乡亲们的辛勤劳动为丰富都市“菜篮子”作出了贡献。我们在成功抗御“前有旱情、后有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同时,聚焦乡村“稳粮保菜”夺丰收,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我们要以《天津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方案》为指引,以西青区王稳庄镇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典型示范,通过乡村生态治理、总体布局规划、推进生态经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举措,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同自然灾害抗争,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课题,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课题。2023年,京津冀共同抵御暴雨灾害的成功实践,为天津抗御自然灾害、提升应急风险防控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部署要求,建立统筹高效、职责明确、防治结合、社会参与、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汇聚抗御自然灾害的强大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汇聚起防范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强大合力。新时代新征程,天津要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题,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责任体系,提升战略决策能力,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提高防范组织能力和上下联动的部门协同能力,全面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水平。

二是健全法规政策体系,以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护航。近年来,为全面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天津制定出台了《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及时根据政策法规对《天津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着力提升政策执行力,既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又构建权责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职责分工体系,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强化政策法规护航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新综合监管模式,构建全领域全链条防治格局。要适应和把握防汛减灾救灾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健全和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探索统筹协调、防治结合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灾害调查评估制度和军地、区域协同协作联动机制,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防治格局。精准预警响应,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水平,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聚焦防灾减灾救灾全过程,强化预警防控、应急反应、执法宣教、资金投入等督查检查,提升管理监督保障能力。

四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构建全民参与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统筹全市各级各类应急资源,全面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和水平。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优化应急救援队伍布局,编实各类应急预案,提高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全民应急素质教育,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持续强化应急演练,科学设置演练科目,规范演练工作流程,提高自救和抢险技能,打造全天候救援处置保障体系,确保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应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

五是统筹应急物资保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要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强政府应急资源与社会应急资源统筹,加大物资、技术、装备、人才等保障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现代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物资储备布局,加强实物储备、落实产能储备、完善社会储备、鼓励家庭储备,构建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应急平台之间互联互通、数据交换、系统对接、信息共享。

六是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建立联建联防联控机制。要构建监测“一张图”、应急“一盘棋”、救援“一张网”的联建联防联控体系,建立协同高效机制,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善于抓住要害、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抓实基层社会治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以最坏情景假定和最优资源配置方案,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