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天津 民生 论坛 文娱 体育 财经 地产 IT 汽车 时尚 教育 健康 科技 游戏 视频

  • 加大群众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速土地流转工作,确保2018年年底前完成缓冲区的鱼池和土地流转。

    武清区农业委员会主任刘振明表示,按照区政府制定方案,对于土地流转工作,相关部门也一直在进行指导、督促和推动。针对区政府制定的方案,武清区林业局局长高启生解释道:“按照中央环保督查要求,武清区制订了‘1+7’工作方案,即1个保护修复总体方案以及村庄环境整治、生态移民、土地流转、生态补水、生态移民工程规划选址和实施主体、翠金湖项目治理、资金核算7个专项方案。”【详细】

  • 武清区积极推进核心区4个村、缓冲区5个村庄外迁、安置工作。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工作。细化工作方案,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2018年10月份启动入户摸底调查,确定房型、面积,与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土地征收、农民保险、保障等工作。

    大黄堡湿地管委会副主任周俊启表示:“我们必须保障生态移民‘搬得走,生活得好’,核心区4个村将于2023年搬迁完成,缓冲区5个村将于2025年搬迁完成,核心区、缓冲区共52.5平方公里的面积形成‘无人区’,在实验区开拓观光旅游、农家乐等,同时,我们也将做好就业技能培训,为搬迁居民提供再就业机会。”【详细】

  •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地区原始地貌中典型的芦苇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途中的一根重要链条,是各类候鸟生活栖息的乐园。为保护好这片珍贵的湿地资源,大黄堡实施湿地科研监测能力建设工程,配备水质监测、水文监测、土壤监测、野生动物监测等科研监测设备,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让候鸟保护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详细】

  •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科考工作2018年9月启动,调查保护区的本底情况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提出保护区的发展方向。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不仅吸引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05年,湿地国际组织中国办事处考察团实地考察了大黄堡湿地。专家组认为,大黄堡湿地是京津两大都市间面积较大、纯自然的芦苇湿地和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途中的一根重要链条,堪称当今世界湿地中的瑰宝。【详细】

  • 武清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不间断、全覆盖巡查检查,及时消除各类脏乱点位和违章建设,确保治理工作无盲区、无死角,长期保持治理效果。

    据武清区林业局副局长刘志杰介绍,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大黄堡湿地修复方案,武清区对湿地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投入4800万元,完成家庭小作坊、垃圾堆放等28处湿地遥感监测问题点位整改;新配1.2万个垃圾箱、47个周转箱、5辆运输车等环卫设施设备;完成河道清淤7万平方米、修建巡护路6000平方米,补充界碑、界桩200多处;解救放飞珍稀鸟儿近千只,救助野生动物300多只。【详细】

  •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一期建设(2018-2020年)启动,加快湿地保护修复专项工程可研报告编制、立项、招投标工作;2019年修复工程建设全面开展,2020年确保完成。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针,高标准做好实施专项保护修复工作,尽快展现湿地原生景观面貌。

    认真落实湿地保护1+7工作方案,制定有力措施逐步化解矛盾问题,有序拆除湿地保护区内与生态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建设,对核心区、缓冲区内村庄进行生态移民,并对核心区内土地实施有序流转,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管理。【详细】

  • 武清区对照“1+7”方案,认真梳理了领导体系、督导体系、重点工作任务等责任体系葡萄图,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任务分工、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工作落实到镇、村、片区、科室,层层压实责任,形成更加明细完善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体系。

  •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40.2平方公里,涉及大黄堡、崔黄口、上马台三个镇28个村。按照“依法、公开、自愿、有偿”的原则,细化制定土地流转价格、补偿标准和增长机制等政策,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流转协议,细致做好农户补偿工作。目前不仅完成核心区40.2平方公里鱼池和农用地流转,而且坚持高标准保护修复,同时对缓冲区进行流转。目前完成缓冲区土地流转12.3平方公里,共计完成土地流转52.5平方公里。

    加强流转后土地、鱼池的管理,截至目前,共清理鱼池529个,拆除鱼池看护房520间(10000余平方米),清除增氧机1590台,拆除投料台536个,清除发电机506台,拆除电线94000米、电线杆530根、变压器10台。

  • 武清区从保护修复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一是深入开展湿地环境综合整治,组建了镇村两级160余人的巡查队伍,对违法建设、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进行全天候管理。二是推进水源调蓄,利用北运河、青龙湾减河等雨洪资源和北京再生水资源,为湿地生态补水8100万方。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河道清淤7万方,修建巡护路6000平方米,补充界碑界桩200余处。核心区南部区域实施了半封闭化管理,立围网4050米,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四是启动了湿地修复工程招标代理单位的招标工作。五是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8000多份,印制宣传展牌87幅,开展了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解救放飞珍贵鸟类近千只,救助野生动物300余只。

  • 对湿地保护区内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违法建设、“散乱污”企业作坊、河道坑塘等进行开了全方位整治。落实保护区内网格长和综合执法交叉覆盖巡查机制,动员村民、村干部和综合执法大队协同联动,排查各村各户垃圾点位,发现问题及时清理。出动人员3000余人次,完成2000余处卫生点位整改,清理垃圾5600余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购置保洁三轮车200辆,按人口比例配备给各村保洁员;新购置果皮箱150个、垃圾周转箱20个,分别投放在湿地保护区核心区村庄及重点点位;发放家用垃圾分类桶1300余个,配备5辆垃圾运输车对湿地保护区内的垃圾进行清运,保证村庄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开展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将2018-2020年三年生活污水处理任务全部纳入2018年任务中,目前已经启动实施。大力整治违法建设,完成了湿地内49处违法建设整改。按照全域排查无死角的原则,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共排查清理141家,完成“两断三清”69家,其余72家全部关停。对保护区内河道坑塘进行了集中清理,落实了河长制,发现垃圾、漂浮物随时清理。

  • 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开展的“绿盾”行动,对大黄堡湿地范围内违法违规建设进行全面梳理,经现场核查和资料查询,确认保护区内2017年、2018年两年需要整改点位65个,目前已整改完成49个。其中“绿盾2017”完成整改40个;“绿盾2018”涉及需整改的9个点位,已经全部完成整改。位于实验区的翠金湖项目涉及11个点位,已制定详细整改方案(与翠金湖项目整改同步完成),其他点位2018年底前整改完成。

  • 起草《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征求了各有关部门意见,待区政府会议通过后下发,全面落实。建立了日常巡护制度,湿地管委会和三个镇坚持每天对湿地保护区进行巡查,建立巡查工作台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单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