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蓟县在先进性教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后,紧紧扭住高标准严要求不放松,扎扎实实搞好整改,在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着力解决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该县进一步完善了“念山水经,打旅游牌,走联合路,做环境文章,构建中等旅游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认真解决阻碍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旅游经济和民营经济五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站在更大范围谋划蓟县发展,加快融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抓住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历史性重大机遇,站在环渤海经济圈乃至更大范围谋划蓟县发展,抓好投资16亿元的津蓟高速公路延长线项目,加快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坚持走联合路,扩大县挂月集团、渔阳酒业与北京红星集团,盘山啤酒与天津泰达集团,县棉纺厂与天津骏达集团,县食品厂与北京王致和集团的合作,借助外力发展区域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扩大与中国环境保护公司、天津国际投资公司国环页岩合作项目,使全年生产能力达到9.6亿块,建成集生产、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北方最大新型建材基地。做好环境文章,制定打造绿色都市的发展规划,搞好5个方面重点工程:城区污水处理工程,近期拟在城区规划一座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城区垃圾处理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成日处理200吨垃圾处理厂一座,近日投入使用。城区集中供热工程,近期规划2座集中供热站,将城区分散供热纳入城市集中供热网。城区污染企业治理和外迁工程,拟投资10个亿,把现有污染企业迁出城区,彻底解决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绿色住宅工程,适应城市人口外迁和区域经济融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的大趋势,大力发展绿色房地产经济。
着力解决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一是把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能人”推上村级领导岗位。把奉献意识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乡土科技人才、中介组织以及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人”,培养发展成党员,把这方面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认真落实村级干部培训规划,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创新党员干部的培训方式,选择4个产业结构调整好的乡镇和村,建立了苗木花卉、食用菌、旅游、果品4个培训基地,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还正在建立6个有特色的培训基地。利用这些基地,将分5期对全县200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三是发挥先进村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党建“双百工程”。在全县范围内选择100个班子坚强有力、基础设施较好的村,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措施,进行重点帮扶,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100个在全县叫得响的示范村和样板村。抓好100个相对后进村的转化提高工作,提升蓟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四是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从乡镇机关抽调1000名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党员干部,到945个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宣传政策法规、了解村情民意、服务经济发展、调解群众纠纷、监督民主制度落实和指导基层组织建设6项工作。健全完善《县直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从116个县直单位选派200名优秀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帮扶工作。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下力量抓好农民群众增收问题。在北部山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吃旅游饭、发旅游财。三五年内发展100个像下营镇常州村和穿芳峪乡毛家峪村那样人均年旅游收入达万元以上的旅游专业村。在土地较少的库区,重点发展酒用葡萄、红提葡萄、食用菌等扎根致富产业。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千亩白灵菇、翅鲍菇基地,将增加群众收入2000万元。在平原洼区,重点发展畜牧养殖业,年内协调小额贷款3亿元以上,按照绿色无公害的标准,把蓟县建成京津地区绿色副食品基地,拉动农民增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加快投资10亿元的北环路建设,确保七月份西半环建成通车。全面推进京哈、邦喜、蓟官等县级以上干线公路大修工程。加大山区、库区、平原洼区乡村公路建设,今年投入资金3200万元,对乡村公路51条、100公里进行大修。加强环境建设和整改。抓好投资1.2亿元的鼓楼广场改造项目,确保6月份竣工。加快输水工程和三八水库整修工程建设速度,实现引水下山进城。加大推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搞好城乡净化、绿化、美化工程,集中解决部分地段脏乱差的问题,今年再兴建6个生态示范村。下力量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与天津骏达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将安置棉纺厂破产后职工1200人,县政府还多方筹措7341.8万元,保证职工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费、基本生活费和取暖补贴发放。为全县贫困户建档立卡,由县级领导、县直委办局对口承包,帮助他们确定致富项目。今年,为2000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保证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按季度发放救济金和生活必需品,并组织社会力量献爱心、送温暖,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