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塘沽区有92.4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市60%,塘沽区按照构建开放性、服务型临港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区位资源等优势,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临港、渔农等特色产业,促进塘沽区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1-6月份塘沽区增加值完成170亿元,同比增长33.8%;区属增加值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达到6.4亿元,年初以来,塘沽区积极发挥四大优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初步构筑起开放性、服务型的临港产业体系。
依托港口建服务链
塘沽区以构筑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服务业发展体系为目标,依托港口规划建设生产生活资料物流中心和新城现代物流产业带,加快河南路汽车贸易街、新河仓储库、胡家园汽配城、博达二期等物流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及港北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建设。
着力扩展和提升解放路商业街功能,全力打造成天津市三大商业中心之一,建成八方圆明等商业设施,改造提高新洋市场品位,规范商业布局和网点建设。加快开发海河下游响螺湾旅游区及北塘地区改造工程,促进旅游和商贸经济的融合。积极整合开发具有近代史文化内涵的海河两岸旅游资源,形成以“大沽风烟”为品牌的海河旅游风景线。据悉,塘沽上半年吸引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
日前,塘沽区对服务业增加值提出一项5年计划,力争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到2010年达到350亿元,经济比重达到50%以上,并构筑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区
作为天津市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的战略重点,临港工业区已经成为滨海新区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塘沽区把加快开发建设临港工业区作为培育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加快围海造地工程进度,不断完善规划布局,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和公用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临港工业区今年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投资13亿元,完成造陆10平方公里。其中,8平方公里实现“三通一平”,3平方公里达到“六通一平”,为天碱、林德、中海油、中石油、中化工等项目提供建设用地。
随着一批企业落户临港工业区,今年这里将建成2个5000吨级码头,完成区内7条规划主干道路建设17.6公里,建成给水加压站,开工建设变电站、热电厂和工业气体厂,初步建成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天然气管道和工业气体管廊,形成基础设施、公用工程的全面配套。确保天津新龙桥项目按期投产,确保招商引资40亿元、力争60亿元以上。
渔业经济首屈一指
塘沽渔业历史悠久,是全国渔业百强区县之一。渔业不仅是塘沽滨海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也是主导产业之一,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塘沽有92.4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市60%;有各类渔船636艘,3.74万马力。其中捕捞渔船541艘,2.9万马力;有2.82万亩海水精养池塘,占全市一半。
渔业是塘沽区的优势产业,大力开发特色产品,先后培育发展了海珍品繁养、食用菌养殖加工、奶牛隔离饲养、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经营等7个基地化设施建设。
目前,塘沽区海珍品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近12万平方米,繁育优质珍品种苗约10亿尾,完善滩涂增养区2万亩,建设了三川桥反季节水产养殖大棚8000平方米。现可孵化养殖牙鲆鱼、法国大西洋鲷等名贵海洋鱼类20余种,该区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即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水产养殖工厂化先进技术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区。
大力扶植民营经济
塘沽区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吸引投资中的作用,引导民营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延伸,支持私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事业、城市建设和管理。
塘沽区经贸委在6月经济服务月期间修订出台了《在塘沽区投资项目试行零规费和零罚款暂行办法》《关于促进塘沽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反站队实施意见》《塘沽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培植民营经济发展龙头,鼓励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做强做大。据悉,1-6月份,该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亿元,实现年目标的58.8%;新增私营企业520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亿元。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塘沽区还召开塘沽区投资环境座谈会,7月上旬,在塘沽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5楼多功能厅召开了“2005年塘沽区投资环境座谈会”,塘沽区主要领导和经贸委、计委、建委、规划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消防支队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出席会议,邀请内资企业、驻区大企业、外贸企业等40余家企业就有关在塘沽投资、建设、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座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