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实习记者高博 摄影马成):历时10个月之久的协商谈判,大沽古钟已于7月20日下午2点到达天津市塘沽区。105年的海外漂流就此结束,古钟终于回归故里。
古钟的历史渊源
钟身下方竖提铭文有:大清光绪十年立,海口大沽,保定府,乐威屹公祠,皇图巩固,仝人公立,练军官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其中风调与雨顺,国泰与民安双字对称陈列于钟身上方。据业内人士介绍,通过钟身铭文可知,大沽古钟制造于清朝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制造地点为中国清朝时期的保定府。通过“海口大沽”字样可以看出来这口钟是专为大沽口制造的。乐威屹公祠为钟的摆放地点,“仝人公立”是指此钟为此人的朋友或者同事所铸。“练军官兵”为钟的制造用途,估计这口钟当时的用途为,训练士兵时的时间钟。古钟的制造年代正处于我国的洋务运动时期,那时的对铁器的制造工艺要复杂于对铜器的制造工艺。古钟全身均是用铁铸成。这样一口铁钟,铸造出来,还需要敲响,足可反映当时中国的对铁的冶炼和制造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打大沽炮台,炮台失守,大沽古钟被英军的奥兰多号军舰运回英国。
古钟的回归路程
据塘沽区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最先发现古钟的是一位名叫范辉的留学生,她是在英国的朴茨茅斯市发现的大沽古钟,经过多方联系,通过当地的华人华侨还有英国文物管理组织的共同努力,上个月大沽铁钟回归中国获得了英国朴茨茅斯市文物委员会的批准和该市议会的表决通过,而后举行了隆重的回归交接仪式。为确保大钟完好运回中国,朴茨茅斯博物馆为此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木箱用以装运。昨天,载着大沽铁钟的木箱从英国朴茨茅斯市运到了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又经过将近10个小时的运输运抵至京。由于装载的容器和木制必须经过一定的海关检疫程序,已回归祖国的大沽铁钟仍不能马上返回塘沽故里,暂时保存在首都机场海关处,待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审批后才能提取。
7月20日上午,塘沽区文化局派专人前往北京办理相关手续,经过几个小时的时间,古钟从北京海关被提取出来。铁钟于当天下午2点回归故里。打开木箱的一刻,众人感叹古钟回归的的艰辛历程,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此时,数台照相机一起拍摄下了这见证历史的时刻。7月22日,塘沽区将在大沽炮台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饱经沧桑的大沽铁钟归来。
古钟的历史意义
据了解,朴次茅斯当地很多居民都不舍得这口古钟,“以前每天经过公园时看到古钟已经成为习惯”。这样,天津有关方面已经答应复制一款同样的古钟赠与他们。据有关人士介绍,这口古钟是英国政府无偿归还给我国的。对于流失海外文物难回归问题,虽然国际公约规定被掠夺的文物应归还原属国,但一些西方国家——同时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几个国家,至今未在这些公约上签字。实际上,公约对这些国家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这口古钟回归,不仅仅是古钟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还代表着中英双方的友谊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新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