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账单揭开日本金融侵华档案
|
|
李德清老人和他身后的大树见证了日军的暴行
|
民间收藏家杨克贵就为记者提供了一套日本金融侵华的档案资料。这套日伪银行档案资料共有四百余张,分别装在三个不同的册子里。档案的类别很多,有银行业务往来的账单,有小切手(相当于现在的支票),还有一些不同面值的日伪货币。而这些档案则来自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杨克贵先生保存的这些档案中,有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与日本银行的往来信札,还有该行为侵华战争服务经济方面的资料。在这批档案中,有资料显示该行与日本军方关系密切,并为日本军方提供购买武器的资金,其中有一条就涉及了英美银行存款用于日本购买军车的信息。
据杨克贵介绍,这批档案是他在北京潘家园发现的。他去那里购物时,有人向其兜售一个皮箱。他打开皮箱一看,里面的一些纸张已经发了霉,字迹也模糊难辨,但是凭着直觉,他感到这批档案资料非同寻常。买回家后,他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了清理,从那些已经发霉了的纸张中清理出来四百余张单页的档案。经过仔细辨别,这些资料都与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有关。
曾经有个日本人听说他这里存有这样一套档案,想花高价钱买走,被杨先生断然拒绝了。杨克贵告诉记者,这套档案资料是日本金融侵华的重要罪证,如果有机会,他将把这些资料捐献给抗日战争纪念馆,让后人永世不忘日本侵华铁的事实。
逼我修独流镇的炮楼
黎成惠老人今年83岁了,祖居静海县独流镇。据老人讲,1937年日军攻占独流镇时,17岁的他见证了日军攻占独流镇的全过程,而且他还被日军抓去独流镇修炮楼,他的腰伤就是那时被监工的日军用枪托砸伤的。
1937年,日军攻占天津后,向静海县独流镇发起了进攻。尽管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在独流镇沿河岸构筑工事,拼死抵抗,但火力终究略逊一筹,败出静海,日军乘胜攻进独流镇。
日军占领独流镇后,由于经常有八路军在夜间偷袭,日军在独流镇的东西南北四门和火车站开始修建炮楼。镇上各家必须出人出力修炮楼,违者就以“私通八路,与皇军为敌”治罪,像黎成惠这样的半大小子也被征入了修建炮楼的行列。
为了防止村民逃跑,日军用绳子将他们捆着,排着队一个一个地来到修炮楼的地方。黎成惠说:“鬼子对于修炮楼要求特别严,发现谁有偷懒嫌疑马上拖过来就是一顿暴打,最轻的也得挨几枪托。一天,我在搬砖时走得慢了些,一名日军监工从后面给了一枪托,正好砸在腰上,立时连人带砖摔在了地上。那名日军还要过来打,被眼疾手快的村民护住了,好说歹说好半天才算躲过一劫。从那以后,腰伤一直就没有好过。”
民工们一天要从早上干到天黑,早上,每人给一个小窝头,中午一个窝头加一点咸菜和凉水,晚上一点咸菜、凉水加一个窝头。就这样,日本兵都觉得给民工们吃得太好,恨不得民工能够从早干到晚一时不停闲。
经过十几天的紧张施工,5座大碉堡(俗称炮楼)全部完工了。受尽非人折磨的民工们这才脱离苦海,回到了各自的家中。别说要工钱,就连“钱”这个字都没敢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