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天演论》翻译110周年——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本月30日在南开大学嘉园开幕。这是海内外第一次举行专题研讨严复与天津历史文化关系的高水平学术盛会。
会议由天津市委统战部、南开大学、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今晚传媒集团《今晚报》联合举办。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几十所大专院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广东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天津市的专家学者,中国香港、台湾的专家学者,日本、美国、法国的专家学者也将出席研讨会。应邀与会者还有海内外的严复后代。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有着重要影响的启蒙思想家、社会改革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的历史地位是在天津奠定的,他称天津为第二故乡。从1880年任职北洋水师学堂起,他在天津生活了20多年。这期间,严复把一些西方经典的社会政治学说介绍到中国,其中尤以《天演论》影响最大。在这部书中,严复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系统介绍到中国,影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次学术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将重点围绕严复的爱国思想和社会改革主张,《天演论》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严复的翻译思想、教育思想、儒学观、宗教观,严复思想的发展脉络,严复与重要历史人物如李鸿章、袁世凯、郭嵩焘、夏曾佑等人的交往,严复的仕途经历,严复在天津的生活等方面展开专题研讨。
带您走近启蒙先驱
由天津市委统战部与本报共同举办、天津卷烟厂协办的“严复与天津”征文活动,自去年6月延续至今。刊发本市及各地专家学者稿件50余篇,多侧面地反映了严复生平及思想研究的新成果,成为即将召开的“纪念《天演论》翻译110周年———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先声。
严复一生最具华彩的时光,是1880年至1900年在天津水师学堂执教的20年。在此以前,严复曾来津为李鸿章接收购买于英国的炮船,对此地方史志不曾提及。在这次征文中,天津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林开明作了考证,确认1876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的近两个月,为严复第一次来津时间,随后他赴英留学。留学归国不久,严复来到刚刚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以往认为,严复1880年起担任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任总办(校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马自毅来稿,根据北京第一档案馆藏的1884年李鸿章奏折原件的记载及其他史料,考证严复初到水师学堂任职为“洋文正教习”即英语教师,1889年后才陆续升任“总教习”、“总办”。
征文期间,还发现了一些新史料,其中包括严复《致观澜四弟书》、《致甥女何纫兰书》等书信四封,《吴汝纶致严复书》、《吕君止致严复书》两件,严复译稿《美国教会麦德女士书吴芝瑛事略》一篇。这些未见著录的书信文稿,或写于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之时,或写于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乱岁月,或写于严复晚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些史料经《今晚报》公开发表,是近年来严复研究的新收获。
严复研究更上层楼
经过紧张的筹备和联系,百余名国内外研究严复的顶尖学者将云集津门,参加“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同研讨严复与天津的历史文化渊源。
据了解,近80年来,严复一直是海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地在严复的研究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美国哈佛大学史华滋的研究,受到学界的普遍赞赏。我国台湾和香港的研究也成果卓著。台湾学者黄克武的研究,创新之处颇多。大陆的研究近年来突飞猛进,福建已经开过两次规模盛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也召开过严复的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南京、福州、厦门等地集中了一批研究严复的专家学者,成果斐然。天津的严复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本报的组织和推进下,举行征文活动,不仅取得了一些新史料和新的成果,而且增强了对严复的宣传。此外,在古文化街和解放军交通运输学院还树立了严复的塑像。此次即将召开的“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多,论文水平高,将推进严复研究更上层楼。
严复后代难忘天津情
在“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前夕,严复后代十余人表示,将赴津参加这一大会缅怀先人,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天津是严复的第二故乡,他在天津居住的时间比在北京、上海等其他地方都长得多。严复元配夫人1892年病逝于天津;他的大儿子严璩青少年时期是在天津度过的,并由天津去英国留学;他在天津和江莺娘育有二男一女,台湾妇女界的领袖人物严倬云的父亲严叔夏就是在天津大狮子胡同“严公馆”出生的。严复后代对天津有着特别的感情,当他们获悉天津即将召开“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感到非常高兴,并积极准备参会。据悉,现住唐山市的严璩的二女儿严係云,不顾88岁高龄,将亲自来津参加会议。
另据了解,聚会一堂的严复后人除了参加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外,还将参观“严公馆”等严复及其亲人居住、工作过的地方。
严复与天津缘分颇深

严复1908年书写于天津的对联“奉魁承杓垂后不朽,钩河摘洛为学者宗”,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天津民间收藏的有严复大量绿笔批注手迹的《天演论》,这是收藏者曲振明向本报征文提供的。
“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近日召开,据专家介绍,天津这块沃土为严复成名提供了难得的平台,而严复的声名则提升了天津的名城地位,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具有非常特殊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南开大学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李喜所教授在谈到本次研讨会时说,作为中国第一位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一生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天津的20年,即1880年到1900年,恰好是他26岁到46岁最旺盛和最有创造力的黄金时期。他在天津翻译的十多种西方经典名著,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给国人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奠定了西学在中国的根基。天津当时是领导全国的洋务重镇,先进的工商业为国人瞩目,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名人云集。严复能够一举成名,与天津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是分不开的。严复与天津真正实现了名人与名城的良性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对严复的研究,尤其是在天津加强对严复的研究,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必将推进天津和海内外的严复研究,在严复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写下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