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  国际时事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都市报道60分 (2024-05-09)
· “黄牌”电动自行车禁止上路 “白牌”车换购活动持续进行中
· 天津迎来身份证换证高峰 快来看如何便捷换证
· 天津新闻 (2024-05-09)
· 美国因以色列在拉法的军事行动暂缓部分对以军援
· 蓟州区严把“三关”做好新录用公务员考察工作
· 习近平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举行会谈
· 天津交响乐团原创交响诗篇《长城》再度精彩上演
· 市领导现场调度本市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工作
·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两个展会同期举行
 

中国日报网站评出2005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http://www.enorth.com.cn  2005-12-29 14:56
 

 

  中国日报网站评出2005年度十大国际新闻,以下为详细内容:



海军陆战队士兵正在为一名阵亡驻伊美军士兵的棺木覆盖美国星条旗。[《时代》周刊照片]
 


拉佐尼亚·巴哈姆带着女儿德博丝乘坐军方救援直升机,离开了被洪水围困的新奥尔良。




巴基斯坦的巴拉克特市30秒就成了一片废墟,瓦砾之下是一具遇难学童的尸体。[《时代》周刊照片]

  审萨政治秀与美国的中东民主试验场

  上榜理由:世纪审判美国在中东民主试验场

  伊拉克战争结束两年多以后,前总统萨达姆被送上了本国法庭的审判席,伊拉克的国家政权建设也在宗派与种族的权力博弈中接近于完成,但是美国设立的“民主样板”的未来在阵阵的枪炮声中却显得是那么脆弱。

  每一个政治家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但是对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来说,历史的审判显得是那么遥远,而一个来自现实的审判就在眼前。10月19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审判”在巴格达“绿区”拉开帷幕。在数次庭审中,萨达姆与法庭的对抗取代了审判的内容,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的确,当萨达姆个人的命运与伊拉克国家的命运相分离以后,萨达姆的未来所具有的只是象征意义而不再具备任何实际影响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萨达姆的审判并不具有众多媒体所宣称的那种“世纪大审判”的意味。对于萨达姆的审判,无疑是美国希望将这个象征意义做得更为突出。虽然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对宿敌萨达姆的审判并不关注,美国政府也宣称伊拉克的事情由伊拉克人民自己选择,但无论是从时间、罪名、审判程序和审判法官的选择上,都可以看出萨达姆面临的无疑是一场被美国精心设计的审判。

  现在的萨达姆已经从美国的对手成为了美国的棋子。美国希望利用对萨达姆的审判突出伊拉克的民主化,而美国目的有两个:其一,正如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希望民主化消除恐怖主义(尽管难以达到);其二,就是通过伊拉克的民主化确立美国与伊拉克的良好关系,确保美国在伊拉克的影响。

  对于萨达姆的审判与伊拉克宪法公投这两个重大事件相隔只有短短的3天,这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美国无疑希望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汇聚在一起,给伊拉克人和世界造成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一个民主的伊拉克正在随着新宪法的诞生和对过去专政的清算而逐步建立。

  按照美国设计的政权建设“路线图”,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大选,选举产生了过渡国民议会以及过渡政府;10月15日,通过全民公投批准了新宪法草案;12月15日,伊拉克再次举行议会选举,并将最终产生正式的议会和政府。

  历史似乎总在玩一场反讽的游戏。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巴比伦帝国也曾自视为世界至高无上者,负有“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的使命。3000多年后,同样标榜“国际道义”的美国用炮火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同样的逻辑,为了现实的战略利益,布什不得不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穿新装的皇帝”的角色,除了在伊拉克取得胜利,美国别无选择。

  然而,谎言的代价是沉重的:驻伊美军士兵死亡人数突破了2000大关,而布什宣称还会有更多的士兵死亡;在战争中死亡的伊拉克人则高达3万到10万人;美国国内民众对于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日益不满,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也一直在谷底徘徊;在许多伊拉克人看来,美国大兵和历史上其他外侵者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绝非救世主,要求美军撤离的呼声也从未停止过。

  2005年,对于伊拉克而言,一个带有萨达姆印记的时代正渐行渐远,而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政权能否摆脱美国霸权的阴影,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与民族和解,则更为人们所关注。

  飓风“卡特里娜”肆虐美国

  上榜理由:一场大天灾暴露出美国惊人的阴暗面,其造成的物质和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

  8月下旬,美国遭遇了强力飓风“卡特里娜”的袭击。在每年的大西洋飓风季节,美国都会遭遇飓风侵袭,但这次的“卡特里娜”却格外厉害。这场百年不遇的大天灾不仅给美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它更将美国政府救援迟缓、忽视隐患、贫富分化、种族差异、忽视环境保护等问题赤裸裸地暴露于世人面前。

  “卡特里娜”的规模和强度都比较大,给美国带来强风和大暴雨,并导致洪水泛滥。“卡特里娜”主要袭击了美国佛罗里达半岛、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并重创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使该市变成一片“泽国”。

  “卡特里娜”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1078人。经济学家认为,其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双重损失有可能抑制美国2006年的经济增长,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在“卡特里娜”袭击之初,美国政府总体应对不够积极、不够重视。从救灾反应来看,更是迟缓,联邦官员与州政府官员、地方政府官员沟通不力,甚至互相推诿。这一切都导致“卡特里娜”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救灾不力令布什的支持率猛跌至4年来最低点,指挥救灾的美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迈克尔·布朗也被迫辞职。

  “卡特里娜”登陆时并非级别最高的飓风,但是却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尤其在新奥尔良,飓风并非正面登陆却造成该市80%地区被淹,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未对一些隐患予以重视:这里地势低洼,平均比海平面低约2米,而当地的堤坝却长期以来没有加高和加固。

  “卡特里娜”在美国造成了“只有富人来得及撤离、穷人只能死守”的现象,众多的穷人、黑人不幸地成为了最大受害者。这场飓风暴露了深埋在美国民主制度下的贫富分化和种族差异。

  从组织疏散上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忽视许多贫困居民没有代步车辆的事实,以新奥尔良市为例,许多没能逃离的灾民都是穷人和黑人。在救灾过程中,种族问题再一次凸现出来。许多黑人被排除在首要援助对象之外。用美国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的话来说,新奥尔良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种族主义隐患。“事实上,对穷人和黑人的漠不关心早已存在。”

  这场天灾暴露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并非到处都是“美国梦”,在美国一些地区,人们依然面临着贫穷不公的噩梦。

  有媒体指出,全球变暖及其带来的气候变化使美国和欧洲更容易遭受暴风雨和洪水的袭击。而飓风“卡特里娜”正是全球变暖造成的大灾难之一。

  在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曾签署保护环境、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底,布什政府突然以该议定书损害美国经济利益为由,宣布拒绝执行该公约。如今,4年过去了,美国的顽固态度依然没有改变。

  正是这种消极的环境政策才导致人们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这样的天灾。美国应该接受教训,不应该再忽视全球变暖问题、不应再顽固地对《京都议定书》说“不”了。不知道此次“卡特里娜”在袭击美国南部地区的同时,会不会也给布什政府敲响了警钟?

  南亚大地震

  上榜理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场伤亡惨重的大地震成为印巴关系进一步缓解的契机。

  2005年10月8日上午,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地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截至10月19日的统计结果,这场大地震共造成7.9万多人死亡,成为百年来死亡最惨重的地震之一。巴基斯坦在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西北边境省有37958人遇难,死亡人数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高官也表示,当地至少有4万人死亡。此外,印度方面宣布,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目前已有1360人死亡。

  然而,地震无情人有情。南亚大地震发生后,贫困的巴基斯坦灾区不仅得到了来自联合国、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和组织的金钱和物资援助,还首次得到了多年来与之龃龉不断的印度的大力援助,这为进一步缓解印巴关系提供了契机。

  在过去几十年中,围绕着克什米尔等问题,印巴两国间爆发了多次激烈武装冲突,双方都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两边部署了数以千计的士兵。然而,此次地震发生后,一些印度士兵主动越过克什米尔实控线,帮助巴基斯坦人修建在地震中被毁的建筑。随后,印度政府也向巴基斯坦示好,表示愿意向巴方提供救援帮助。

  10月3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代表经过艰苦谈判,就临时开放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允许克什米尔人共同参加震后救援达成一致。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称,印巴将从11月7日开始暂时开放实控线上的5个边界检查站,以允许救援物资从实控线的任何一方运送到另外一方,并移交给对方的地方当局,双方居民也可通过这5个检查站步行穿越实控线。

  由于文书办理拖延等因素,克什米尔边界的实际开放日期被延后了几天,但在11月19日,印巴双方终于开放了克什米尔边界,这是58年来两国人民第一次获准步行通过边界与另一边的亲友见面。克什米尔,这块被誉为“喜马拉雅山下的瑞士”的美丽土地,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动荡后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全球恐怖袭击

  上榜理由:日益猖獗的全球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大敌。

  2005年里发生了很多天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然而,日益猖獗的全球恐怖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这些天灾。

  当7月7日的伦敦还沉浸在申奥成功的喜悦中时,蛰伏了近半年的恐怖分子就发动了针对伦敦平民的恐怖袭击。对伦敦地铁和公交车的爆炸袭击造成52人死亡,近千人受伤。然而,随后全球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爆炸袭击表明,伦敦的爆炸仅仅是一个开始。

  自7月到11月,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印度首都新德里约旦首都安曼相继发生炸弹爆炸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在上述这些恐怖袭击中,人们都能够看到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子。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强烈主张依照伊斯兰原教旨教义和极端泛伊斯兰主义,重建伊斯兰世界,并主宰整个人类社会。伊斯兰极端主义为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提供意识形态基础、精神动力和纽带,两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可以说,国际恐怖主义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付诸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全球恐怖主义的抬头,也和复杂的国际局势息息相关。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因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有所收敛,反而出现了“越反越恐”的局面。反恐成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出现最频繁的话题,同时,反恐也越来越像一些国际政治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为实用的借口。这些国家天天打着反恐的旗号,却少见反恐之实,只是一味地攫取利益。这样不但给了恐怖分子喘息之机,同时也让一些中立的人士产生反感,甚至转而支持恐怖分子,更有甚者自己走上了发动恐怖袭击的道路。可见,要真正赢得反恐战争,国际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色列总理沙龙。
 


罗马尼亚焚烧家禽。[路透社照片]




11月3日晚,消防队员正在试图扑灭巴黎市郊一处大火。[路透社图片]

  中东变局

  上榜理由:铁腕撤离加沙,沙龙另建新党冲刺大选

  今年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推动者、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遇刺十周年。当年的政治对手、现任以色列总理沙龙以一个具有拉宾色彩的举措,宣告了中东和平的僵局必将面临一个新的变化。2005年8月,沙龙在越过重重障碍、闯过盏盏“红灯”后,艰难而又坚决地实现了自己的加沙撤离计划,结束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而随后,沙龙以“破釜沉舟”的气势走出一着险棋,退出自己参与创立并惨淡经营多年的利库德集团,另起炉灶组建“前进党”,让以色列经历了一次“政治海啸”,其惊人之举让很多分析家感到跟不上局势变化的节奏。

  8月15日凌晨,沙龙将大批军队开进了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单边撤离行动。在那段时间里,全世界从电视画面上目睹了以色列定居者与加沙的生死别离:定居者死死拽着身后的栏杆,叫喊着“叛徒”、“纳粹”,声嘶力竭;以色列士兵和警察努力将他们的手掰开,将其拖走;有些心肠软的士兵与定居者抱头痛哭……9月12日清晨7时,以色列通往加沙地带的大门正式关闭,标志着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而单边行动计划则在9月20日以军撤出约旦河西岸北部最后两个犹太人定居点以后正式宣告结束。至此,以色列已经从加沙地带全部21个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120个定居点中的4个撤离。

  虽然这一撤离计划得以最终实施,沙龙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长久以来,他被认为是一个捍卫定居点的最强硬的鹰派领袖。在31年前的约旦河西岸,刚脱下军装的“铁血将军”沙龙和这些定居者一样,也曾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挡在推土机前,阻止拉宾政府拆除非法定居点的行动。沙龙的转变如此巨大,难怪一些定居者会指责他是“叛徒”。那么,沙龙在定居点问题上的大逆转,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是沙龙做出的现实选择:一方面,由于人口因素,以色列从来没有指望过要长期统治加沙地带;另一方面,离开加沙,以色列人也就少了一分危险。更何况,以色列此举还能博得国际社会好感。

  从铁定决心撤离加沙开始,沙龙领悟到,来自利库德集团内部的阻力已经实实在在束缚了自己的双手。而在9月份的党魁选举风波中,对手咄咄逼人的势态,更让他感到心灰意冷。最终,一直没有丢掉身上“冒险”基因的沙龙向以色列政坛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于11月21日宣布退出利库德集团,成功挖走利库德集团中与自己志同道合的10多名议员并组建新党,开始他在政界浮沉多年来最大的一次赌博。以色列政治评论员汉南·科斯斯特尔说指出:“沙龙不仅改变了以色列的地理疆界,也改写了以色列的政治版图。”

  沙龙的传记作者乌齐·本齐曼说:“沙龙首先是一个非凡的机会主义者。他从一种立场转向另一种立场、从一个党转向另一个党毫不奇怪。”放弃自己曾经拼命维护的定居点是这样,同奋战了许多年的利库德集团兄弟分道扬镳也是如此。这名曾经的鹰派人物,是“自私的叛徒”还是“和平卫士”,是大家在惊愕之后拭目以待的。虽然目前“前进党”的民意支持率较高,但另起炉灶,从头再来,意味着结局有多样可能。有一点可以肯定,沙龙和他的新党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决定着巴以问题的走向。

  禽流感肆虐全球

  上榜理由:人类公共卫生面临危机,全球经济蒙受巨大损失。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深陷大萧条泥潭之时,告诉美国国民:“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在今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面对病毒和恐怖主义的人们。从亚洲到欧洲,全球许多地方已笼罩在禽流感的恐怖阴影之中,人类公共卫生面临一场危机。防控禽流感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以理性的态度通过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密切合作及不懈努力,才能消除这场“生态恐怖主义”。

  10月初,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相继证实本国发生禽流感病例,禽流感病毒正式在欧洲登陆。随后,欧盟成员国希腊宣布,该国在爱琴海的一个偏僻岛屿上检测到一只火鸡感染禽流感,这是欧盟国家发现的首例禽流感病例。

  11月10日,科威特出现了两例禽流感病例,是禽流感向海湾地区蔓延的首份证据。

  禽流感正在世界版图上一步步攻城掠地。除了上述国家外,印尼、越南、泰国、中国、日本、柬埔寨、菲律宾、俄罗斯、英国、瑞典、哥伦比亚、乌克兰、美国、加拿大今年纷纷报告出现了禽流感病例。

  据统计,从2003年12月底至今,全球已经有百余人感染禽流感,其中至少64人死亡,多数来自疫情最为严重的东南亚国家。禽流感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农业造成重大损失,超过1.4亿只家禽染病死亡或被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美元。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证据显示禽流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已经着手储备抗禽流感药物“达菲”,以防备禽流感可能在人类中出现的大规模传播。虽然“达菲”可能有危险的副作用,但目前仍然是人类对抗禽流感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禽流感和恐怖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躲在黑暗中行动、不区分攻击目标、在人们心中滋生恐惧等等。但是,正如《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文章所指出的,可怕的并不是禽流感病毒,而是我们对禽流感的“无理性的恐惧”。

  最容易传播恐惧的是对无知的恐惧。讨论禽流感大规模爆发会造成上百万人丧命的可能性就在无意中散播了恐惧。一些地区已经笼罩在此类的严重警告下,这样的警告可能是为了让公众提高警惕,采取预防措施,但在同时也散播了不理性的恐惧。

  当然,禽流感爆发的危险是存在的,但是“人类倾向于夸大病毒造成的威胁,却忽视了真正的威胁”。打个比方说,目前的禽流感威胁远低于驾车面临的威胁。那么,可以这么说,禽流感的真正威胁是我们对它的恐惧。

  虽然目前还无法确知H5N1或其它流感病毒的演变前景,但是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紧急方案,采取预防措施,向民众传播理性防范病毒的知识,并不断研制新的疫苗和抗病药物,同时加强与其它国家在公共卫生层面的协调合作,打一场更有准备的“生态反恐战”。

  巴黎骚乱

  上榜理由:浪漫之都爆发“五月风暴”以来最严重骚乱,整个欧洲为之震动。

  10月27日,浪漫之都——法国巴黎爆发了令世人惊愕的暴力骚乱。焚烧、抢掠、暴力对抗……这场上世纪60年代“五月风暴”以来法国最严重的骚乱,给该国乃至整个欧洲划上了一道难以抚平的伤痕。

  巴黎骚乱源于10月27日晚发生在巴黎郊区克利希苏布瓦市的一次意外事故,2名少年为逃避警察追捕误入一处变电站触电身亡,数百名当地青年因此以焚烧汽车等方式发泄愤怒。更加激烈的暴力事件由克利希苏布瓦市迅速扩展到其他市镇及周边3省,之后在全国蔓延。

  为平息骚乱,法国25个省的39个市镇或地区从11月8日夜开始实施宵禁。法国警方11月17日宣布,骚乱已趋于平息。据警方统计,骚乱发生以来,各地已有9071辆汽车被毁,数十栋建筑遭到破坏。

  骚乱把法国社会搞得疲惫不堪。愤怒的市民说:“我们受够了!每天担心自己的车被毁,担心被人攻击,这个国家没有安全感!这一切该彻底结束了!”不少人开始发问:本来是一场意外,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种局面?法国怎么了?

  表面上看,事态的逐级扩大与法国政府没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有直接关系。但从根本上说,移民融合问题是真正的原因。美联社的观点很具代表性:“此次骚乱集中于大量非洲穆斯林移民居住地区,那里的移民感觉正在被边缘化,被割裂于社会繁荣之外。”新老移民压抑已久的不满就像填满了炸药的火药库,一旦擦出火花,必然会产生爆炸性反应。

  更严重的是,近几年来法国右翼势力迅速抬头。法国极右翼政治家勒庞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他最著名的口号就是“法国人优先”。右翼势力相信外来人口是法国每况愈下的根源,盼望勒庞有朝一日大权在握,成立“移民营”,然后将这些“外来民工”驱逐出境。这就是这次骚乱发生的政治背景。

  这次突如其来的骚乱告诉我们,在法国这样一个看上去平和、友善与相对稳定的社会,也存在巨大危机潜藏的可能性。社会危机是在长期矛盾积累的情况下,通过一个极为简单甚至是奇怪的导火索爆发出来。在法国,也许各个阶层的利益都存在一定的得失关系,当利益和社会心态的失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个很小的事件就能够导致某些阶层的大规模群体事件。因此,良性的政治治理,不但要考虑到大多数公众的利益,还要考虑到理性处理社会潜在的不满,甚至为可能出现的群体发泄准备渠道。

  这次骚乱不但是对法国的一个警告,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警告——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消除骚乱的根源,必须消除种族歧视,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失业,弥合社会矛盾。

  



欧盟宪法反对者在巴士底广场集会庆祝胜利。[法新社照片]
 


红场大阅兵拉开帷幕,俄罗斯士兵身穿二战制服高举前苏联红军军旗。




9月16日,为期3天的联合国首脑会议在纽约闭幕。

  欧盟宪法遭遇“滑铁卢”

  上榜理由:法国和荷兰否决《欧盟宪法条约》,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

  自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立以来,尽管其间经历了一些难免的磕磕碰碰,但这个组织的发展过程还是基本上可以用顺利这两个字来形容的。但就在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们试图迈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时,他们遭遇了滑铁卢——2005年5月29日,55%的法国民众对《欧盟宪法条约》投下反对票。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欧盟宪法出台的过程。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欧盟已先后经历了5次扩大,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同时,欧盟也从一个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逐步发展成一个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

  为了使欧盟扩大后仍能有效运作,保证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欧盟25国首脑2004年10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根据有关规定,《欧盟宪法条约》将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

  其实欧盟宪法的“批准之路”在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在意大利成为第一个批准欧盟宪法的国家之后,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瑞典相继通过了该宪法。其中西班牙是第一个通过全民公投批准欧盟宪法的国家。

  但接下来的法国公投却成了欧盟宪法的“梦魇”。所有分析人士都知道,要让法国人对欧盟宪法投赞成票很难,无数次民意调查的结果也都表明了这一点,因此以总统希拉克带头,整个法国政府都在呼吁民众接受“来之不易”的欧盟宪法。但是,5月29日的公投结果让他们的努力彻底失败。

  紧接着,荷兰在6月1日举行的首次全民公决以压倒性多数否决了欧盟宪法。随后,欧盟25国领导人经过讨论于6月16日晚决定,延长《欧盟宪法条约》的最后批准期,并同意欧盟各成员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继续批准。

  欧盟宪法的“诞生之路”如此坎坷,是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以法国为例,失业率连续25年居高不下,民众不满现状。一旦欧盟宪法通过,他们担心大量外来廉价劳动力涌入,会抢走更多的饭碗,而且法国不得不负起更大的责任,拿出越来越多的钱给那些经济欠发达的成员国。而对于荷兰这样的富裕小国,除了上述原因外,民众更担心只有1600万人的荷兰会被由德法英主导的欧盟核心大国吞没,即荷兰的国家主权可能会让位于欧盟的官僚政治。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洲大陆一直战乱不断,直到60年前二战结束才平静下来,中间出现了像英法、法德这样的世仇,加之这些大国为了在欧洲扮演主导角色,难免会明争暗斗,落下心结。从社会的角度看,许多原来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在经济上要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平衡。从文化的角度看,欧洲各个民族文化的形成都经过了历史的积淀,有各自的历史因素、地理因素等等。如果贸然试图用一个“超级国家”来兼容并包这些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文明,则很容易引起反感和冲突。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欧盟宪法的这次挫折未必是坏事。经历了失败,欧盟各国的领导人才有时间考虑该组织目前存在的问题,踏踏实实地予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求欧洲一体化。或许当有一天欧洲真的完成一体化,欧洲领导人回过头来看,他们或许还会感谢这次欧盟宪法所遭遇的挫折。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上榜理由:全球和平盛典凸显东亚缺乏历史共识,亚洲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能否正确对待历史。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亚洲到欧洲,所有饱经战争苦难和为自由而战的国家,都举办各种活动纪念这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危害最烈的战争的胜利,这一系列纪念活动在莫斯科红场大阅兵那一天达到了高潮。

  从5月初开始,许多国家纷纷开始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马其顿、丹麦、荷兰、以色列、英国、法国、捷克、德国、保加利亚、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都举行了纪念活动。

  莫斯科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了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阅兵活动。来自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观看了此次阅兵式,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

  9月3日,中国也正式拉开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序幕。

  不过,个别国家对于二战历史的认识问题,使得并非全世界都能渡尽劫波泯恩仇。在红场庆典上,普京、希拉克、施罗德等欧洲国家领导人的“亲密无间”反衬出东亚国家的疏离。对于二战,东亚还没有达到欧洲式的历史共识;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日本需要向德国一样,勇于承认自己犯下的历史错误。

  联合国改革

  上榜理由:联合国迎来60岁生日瞩目安理会谁将成新贵?

  2005年,联合国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并召开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脑会议,一直纷纷扰扰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大问题也终于进入了实质性讨论阶段。但是,“石油换食品”计划腐败丑闻表明,联合国改革的话题不仅仅集中于安理会改革,联合国运行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同样对联合国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9月14日至16日,各国政要云集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了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脑会议——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美苏争霸的两极体系被一超多强的体系所取代,这对联合国提出了新的问题。

  而首当其冲的是基于二战后国际体系建立的安理会的改革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安理会改革实质上是自二战以来世界权力的一次再分配。这次改革既关系到大国的重新定位和国际格局的调整,也关系到在21世纪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的问题。联大迄今已经收到了来自“四国联盟”(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四国)、“非洲联盟”和“团结谋共识”运动的3份决议草案。7月11日,第59届联大就“四国联盟”决议草案举行了首次公开辩论。这是联大有史以来第一次辩论要求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决议案。改革辩论如火如荼,但由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敏感性,有关各方仍未就否决权和成员扩大这两个安理会改革的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

  60年来,联合国在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机制与制度安排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与缺陷。今年频频爆出的丑闻让联合国遭到了强烈的批评和责难。从2月3日到10月27日,对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腐败丑闻进行调查的独立委员会先后公布了5份报告,指出多名联合国高官存在腐败行为,并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纵容这个640亿美元项目中的“违法、不道德和腐败行为”提出批评。虽然安南本人无需引咎辞职,但这场风波仍让多名联合国高官落马,据信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路易丝·弗雷谢特的辞职也可能与此有关。同时,联合国维和部队也令联合国丢尽脸面,性丑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加上一些高层官员行为不检,给处于多事之秋的联合国带来了新的麻烦。如2月20日,被性骚扰丑闻缠身的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吕德·吕贝尔斯被迫辞职。联合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链接:安理会扩大决议草案和部分国家立场

  “四国联盟”

  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四国去年曾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们将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竞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今年7月6日,以上4个国家组成的四国联盟正式向第59届联合国大会秘书处提交了有关安理会扩大的框架决议草案,要求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并提议新增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问题15年后再行解决。四国希望占据其中4个常任席位,其余2个常任席位分给非洲国家。

  “非洲联盟”

  “非洲联盟”也不甘落后,于7月13日傍晚正式向第59届联合国大会秘书处提交了有关安理会扩大的框架决议草案,要求增加6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5个非常任理事国,并希望非洲占据其中2个常任和2个非常任席位。

  “团结谋共识”运动

  7月21日,反对“增常”的“团结谋共识”运动向第59届联大提交了有关安理会扩大的决议草案,要求增加10个非常任理事国,并建议允许扩大后安理会的所有20个非常任理事国均可连选连任。该集团主要成员包括意大利、巴基斯坦、韩国、墨西哥、西班牙、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美国

  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美国曾一度采取模糊政策,不对“四国联盟”和“团结谋共识”运动的不同提案表示倾向。然而6月16日,美国一反常态,提出安理会改革新方案,建议增加2个常任理事国,以及2个或3个非常任理事国,并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

  中国支持对联合国进行改革。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中国坚持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为基础,任何改革方案应得到至少90%的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稿源:中国日报网站 编辑:李萌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精彩热图
嵌入-变动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热点评论 ·体育频道
2010年“成品家装”(图)
【专题】大型史诗电视剧《解放》
公安钢管园区治安分局积极开展夏季严打整治
港游客遭劫杀 中方要求菲律宾解释发动强攻原因
金镜头奖评委会:《挟尸要价》照片不存在造假
从篮球世界杯举办城市,看中国篮球“热区”
杨博尊刘玉涛曹六洲破全国纪录 天津游泳选手创佳绩
天津聋人男篮得分王韩超:我的偶像是林书豪
硬地滚球上演“有爱”一幕 上海队员“让球”避免零封
大比分战胜北京 盲人门球天津与浙江会师决赛
·财经频道 ·娱乐频道
朱华荣:长安汽车推出“诸葛智能”品牌为“新汽车、新生态”战略赋能
A股半年报出炉 能源企业成为最大赢家
金领冠旗下又一大单品通过新国标!塞纳牧成为有机婴配粉行业“领航者”
增加对AMD 锐龙 7000系处理器的支持 CPUZ更新到2.02版本
精致早餐选什么 营养美味的维他奶来加持
《你看谁来了》张桐被爆“抢戏李幼斌”的趣事
《你看谁来了》发布 任静付笛生痛批“造谣者”
说出最想对闺蜜说的话 免费看电影《小时代3》
电影《误杀》公映 全方位解锁贺岁档话题爆款
《被光抓走的人》看点 “津抖云”免费请您看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