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黎巴嫩她等待硝烟散去
你,战争!
路边,一辆辆坦克仍然在用它们,没有了脑髓的钢铁颅骨吓唬着行人,它,比黑夜还要黑的战争,仍然在用它的发源地威胁世人。……不管你怎样威吓我们,妻子、小鸟和儿童决不会任你蹂躏!啊,战争,但愿你华美的盔甲,永远布满铁锈的斑痕!
——塞弗尔特
采访对象:赵颖
当大多数中国人都撤走的时候,她还是固守着战火纷飞的黎巴嫩。她不是战地金花,但她深爱着自己在黎巴嫩的家。在黎巴嫩,有她深爱的丈夫儿子,她热衷的事业,她患难与共的朋友。在黎巴嫩,也有她的恐惧,她的担心,她的不安。但无论如何,她都决定留在黎巴嫩,这个正遭受着战火的国家。
知道仍留在黎巴嫩的赵颖是因为看到了她的博客,她把每一天在战争中的心情呈现在了网页上,让我们这些远离战火的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为什么当大多数人都选择撤走黎巴嫩的时候,她还是坚持留守?她现在安全吗?她身处战火,又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
|
|
|
7月23日,中国驻黎巴嫩使馆的8名留守人员在开会商讨撤离华人华侨事宜。由于黎巴嫩安全形势恶化,中国政府出于对驻黎巴嫩使馆工作人员的安全考虑,决定于7月17日撤离部分使馆工作人员,由8名馆员留守。留守人员在地下掩体里坚持工作
|
放弃事业追随异国爱情
赵颖的妈妈是北京人,爸爸是上海人,所以她也算得上半个上海人。她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认识丈夫爱德梦·易卜拉欣,一个地地道道的黎巴嫩人。爱德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94届高材生,黎巴嫩唯一科班出身的中医医师。赵颖认识爱德梦时,已是一个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不过2001年,赵颖决定追随丈夫来到黎巴嫩完婚。
决定离开北京的时候,家里很舍不得她,因为都知道黎巴嫩是个战乱不断的国家。但爸爸妈妈相信女儿的判断,没有阻拦她。只是妈妈在她临走前,对女婿说了一句话:“如果她在黎巴嫩不开心,就让她回来吧。”幸运的是,赵颖拥有美满的婚姻与幸福的家庭,丈夫从来没有让她不开心过。现在他们有个4岁的儿子。
战斗机和炮火声闯入生活
昔日平静的生活被突然而来的战火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生活中有了恐惧。虽然赵颖住在贝鲁特的东北部,相对安全,但依然能模糊地听见半夜战斗机盘旋的声音。那种飞速滑过的轰轰声,令她毛骨悚然,浑身颤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一次,以色列的机群在贝鲁特的上空绕了十多圈,还有几次甚至就在她住所的上方。
而赵颖4岁的儿子根本不懂得炮火的残酷,更不知道他的国家正处于战火之中。有时看见窗外的炮火,他总会问妈妈:“那是鞭炮吗?”为了不孩子的童年留下悲伤,赵颖便说“是的”。然后儿子会吵着要去玩。赵颖就哄他说,这个“鞭炮”长大了才能玩。有时一家人一起看电视,总会看到一些冲突的镜头。孩子就叫:“妈妈,‘鞭炮’怎么把房子炸坏了啊?”这时赵颖把电视转到动画频道,或让孩子去玩游戏机。也许,在小孩子的心里,这个世界还没有战争这个肮脏的词汇,一切还只是美好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