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员小刘今年28岁,在天津市某银行从事保安工作两年了。提起他这两年的工作经验,小刘说脑子里闪现的就是脚下的“一米线”和人们挤来挤去的身影。“大家都知道银行营业大厅里有‘一米线’,原来是画出来的黄线,现在很多都是由不同花纹、不同颜色的地板分隔的。每天来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客户中,总有不自觉的。”
“曾经有一段相声叫《穆三伙儿》,是说一名态度不好的售货员每天都要跟顾客吵架。我现在就跟那名售货员一样,就拿昨天上午来说吧,客户不少,营业厅每个窗口前都排着两三名客户,最初大家都挺规矩,站在‘一米线’外等候。谁知一位中年男子打乱了秩序,他见到前面有空当,上来就‘加塞儿’,站在后面排队的客户马上就急了,大家没说上几句就吵了起来。最后还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上前劝架,事情才算了结。就像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有时我们为了维持好营业大厅里的秩序,也会对那些趴在柜台上的客户进行劝阻,可是往往得到的就是一顿冷嘲热讽。”
市民遵守“一米线”规则的实际状况真如小刘所描述的那样无序吗?昨天,记者随机在市内几家银行进行了走访。
12:00左右,围堤道一家建行储蓄所。因为是中午休息时间,开放的窗口有限,于是每个窗口前都有四五名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他们都一字排开地挤在最前面,一位客户输密码、签字,所有人都聚集在周围。随后在大沽南路、南京路、气象台路等多家银行里,记者都见到了客户围在柜台前将醒目的“一米线”踩在脚下的情况。
银行方面表示,“一米线”在本市出现是在10年前,目的是为了保护客户隐私,防止交易过程中客户资料被不法分子偷窥。后来,很多银行在装修的时候便用地砖画出“一米线”的距离。最初设置“一米线”的时候,银行方面特意加派人手解释规则、维护秩序。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人们逐渐适应了“一米线”,银行也就不再刻意干预了。可最近这段时间,确实又出现了“一米线”遭遇尴尬的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应该说还是只能靠大家自觉。
“一米线”是为了保护客户的隐私,可为什么客户却不愿意自觉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家住河东区中山门的刘女士表示,如果在前面排队的人自觉站在“一米线”外,她也会遵守,但是很多情况下,只要队伍中有空当便会出现“加塞儿”的人,你要不跟紧点儿,那样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曾经因为“一米线”而与人发生争吵的胡先生说,他自己就曾经因为纠正“加塞”的人而发生争吵。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不会偷窥别人隐私,所以别人不能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大家既然都是好人,所以没必要留出空当。
专家点评
银行“一米线”可以说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一条“文明标志”,是一条“道德线”。人们在进行日常的社会活动中应该彼此尊重,给别人创造一个私人空间,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一个私人空间,这就是尊重的一个方面。当有人试图破坏这种尊重时,周围的旁观者应及时制止,否则其他自觉遵守的人也会逐渐忽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道德线”的消失。
现在很多场合如机场、电信部门营业厅等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一米线”。除了这样有形的“道德线”以外,其实在很多场合下还有很多无形的“道德线”。电梯中分出上下梯的方向,公交车也有“前门上、后门下”的规定,作为文明社会中的一员,人们应该自觉遵守一切社会活动中的“线”。能够自觉遵守各种“道德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社会活动有序进行,这同样也是文明程度的一个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