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学者张仲
中国人应该理性对待各种各样的“洋节”。在准备参加之前,有必要弄清楚这个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不清楚,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凑热闹。当然,年轻人如果觉得过“洋节”可以寻找快乐也可以参与,但是要适可而止,量力而为,如果因为过节而让自己的经济捉襟见肘,那么这个节还不如不过。此外,还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可以少参加或不参加。因为过节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还没有赚钱能力的学生如果硬要拿着父母的辛苦钱去凑热闹,实在说不过去。
社会学者张凯
中国人过圣诞节、情人节,与外国人跟着过端午节、春节是一个道理——给自己的快乐找一个理由。找个机会三五好友聚会、谈天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节也一样。千万不要因为过节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同样,也不要因为担心“崇洋媚外”而拒绝一些好的、有益的外来信息,因为现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节日也一样。在中国人接受“洋节”的同时,外国人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侵扰”,只要接受者掌握好“度”,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