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天津站临时客站正式投入运营,天津站现址将停止所有客运业务,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将进入最关键的阶段。从1888年建成“老龙头”火车站,到1987年的大规模改造,再到现在的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天津站的改造见证了天津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一个高速运转、舒适便捷、以人为本的国际化、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已离我们越来越近。
过去:10年前首次大规模“变身”
天津火车站始建于1888年,当时叫做“老龙头”火车站。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进行了几次整修,但始终无法满足运量增长的需要。1987年,天津站进行了当时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改造,1988年10月,在建站100周年之际,天津站新站建成并投入运营。
1988年天津站改造后,运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车站环境也明显改善。据高级城市规划师肖连旺回忆,改造后,列车每日的到发能力由30多对增加到90多对;同时,改造后广场的集结能力达到了1万人,候车空间也大大增加,不需要乘客在广场上排队了。
未来:“内外兼修”升级立体枢纽
近20年来,天津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为天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交通运量的不断增长,天津站也面临着再次改造的需要。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自2006年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站房建设的关键时期。按照计划,2008年,天津站改造将完成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景观工程,确保京津城际铁路在奥运会前通车运营,整体改造计划于2010年6月底完工。改造后,天津站将升级为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
改造后的天津站交通枢纽将形成五大功能区,分别为铁路客站(普铁站、城际站)、后广场(交通广场)、前广场(景观广场)、站后公交广场、站前公交广场(副广场)。未来的天津站地区将成为本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的重要枢纽,除了现有的铁路、公交等交通服务设施外,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将在该地区设站;地铁2、3、9号线三条轨道线路也将通过该地区并设换乘枢纽站。
在提升内部功能的同时,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也注重了外形设计的美观。据高级城市规划师肖连旺介绍,天津站未来将建成全钢结构的新站房,远看有点像机场,外形非常现代化;从前面看还是保留了原有风貌,钟和塔不会动,但是广场和沿河的部分会有变化,堤岸、灯光包括解放桥,都将与天津站共同构成海河沿岸的景观亮点。
天津站改造见证城市发展变化
城市改造和发展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老龙头”火车站见证了天津近代的发展和开放;1987年天津站的改造,以及中环线、外环线、古文化街、食品街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代表了改革开放后天津市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如今,天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将对构建现代化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秉镰教授认为,任何基础设施改造都是供给能力的变化,经济发展了、人流物流增加了,交通基础设施一定要跟着改进,否则就会堵塞,天津站几次改造就是重要标志。刘教授表示,改造后,天津站将成为集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地铁、城市轻轨、城市客运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市民不出站就可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发挥,也实现了乘客效益最大化。
高级城市规划师肖连旺则认为,目前天津正在建设的一系列铁路、交通工程不仅是出于提升运力的需要,更是着眼于天津未来的发展,这些工程对于将本市建成一个国际化的商业中心,是一条必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