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报社会是种境界
李庆云58岁
环渤海金岸集团总裁,组织环渤海金岸集团员工及数千客商,连续六年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达140余万元。
和李庆云总裁握手的时候,感觉到了他的手掌非常有力。“这是一位实干家。”通常这样的人才会在握手的时候给人如此感觉。
在春节前两天,李庆云总裁在午休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让座,倒茶,这位集团老总坐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与记者一聊就是两个小时。
李庆云先生穿着非常普通,言谈举止让人感觉很亲切。作为环渤海金岸集团的总裁,他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把企业做优、做强、做得健康。
谈及为人之道,李总认为,必须要孝顺父母,爱护员工,敢于承担别人不敢担当的重任。
在年轻时,一次李庆云的父亲重病卧床不起,他承担了照顾父亲的任务。“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给父亲做饭、擦洗身体,有时忙不过来了,难免上班迟到。后来单位领导找我谈话,说我不能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要以工作为重。我说‘在家里对父母都不孝的人,在社会上再有发展也都是一个投机者’。”结果领导也被感动了。
十年前,48岁的李庆云又接手亏损一千多万元的天津市建材局陈塘庄沙石场(河西建材公司)开始创业。“就是现在的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十年前这里除了空空的沙石场和仓库,啥都没有。有人建议卖地还债。我说不能卖!300多名职工怎么办?卖地就等于卖血啊!后来随着房改政策执行,房子变成了个人财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家居文化出现了,家居建材需求旺盛。我们从那时开始做这个市场,到了2000年由国企转为股份制;2001年配合天津工业东移战略,在滨海新区创建了环渤海家居购物广场;2002年以兴建全国建材市场唯一5A智能型国际经贸大厦;2004年又接手一个特困企业——天津市油毡厂,坚持带着感情搞改革,本着‘高水平,就是有创造岗位的能力,职工就业上岗;低水平就是简单化,职工下岗’的主导思想成功实施了油毡厂改制,建设成为一个辐射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大型汽贸综合服务市场,不但解决了68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还吸纳了社会1500多名下岗职工。”,“现在讲‘就业’讲得特别多,而在我心里,我认为讲‘创业’好像更主动一些。”一路创业走来,李庆云不但让28000多人在这里实现了再就业,他的慈善之心,更让上千名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李庆云说,“做人要永远记着帮助那些比自己困难的人,这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做优市场,做诚信市场,做干净的市场,首先要做好人。从2000年起,环渤海金岸集团在每年元旦时与天津市慈善协会共同举办“迎新春慈善助困募捐活动”,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
“每年寒假,那些受到捐助的学生们就会到我们市场里来,给那些商户义务帮忙,这让我们很感动。”李庆云说,“我们做慈善捐款,既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家庭,那些没有钱上大学的年轻人,自己的心灵也常常会受到感动,会得到洗涤净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市场中就很难出现假货、伪劣产品。我们的企业也就会更加健康发展。”
“我本人和妻子、儿子每次慈善活动也都自掏腰包助学。看到那些缺吃少穿、营养不良的贫困大学生,我心里很不好受。”在李庆云的办公桌里,至今还保存着受助大学生寄来的信。信中写道:“尊敬的李总裁:感谢您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的资助。这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在求学期间,我在努力地学习也在打工,希望下学期就能用自己赚的钱交学费了。这样就能省下您对我的资助,去帮助比我更困难的人……”
“要我说,做这个星,做那个星,不如做慈善之星。什么样的快乐都比不上!”李总非常欣慰地告诉记者,在环渤海市场资助的大学生中,有90%的人在学校找到打工机会,并表示自己在下一学年争取自己解决学费,将捐款让给别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