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航母”也成“威胁”
平可夫最近一次比较可笑的表演,是推出“水泥航母威胁论”。他在《汉和防务评论》上称,中国在上海青浦建造了一艘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一模一样的水泥航母,“甚至连跑道的划线比例、方式都与美国航母完全一样,甲板上还有几架类似歼-6外形的战斗机模型;舰桥的尺寸、外形也完全相同”。文章认定,这一仿真工程表明,中国正在认真研究美国的航母,具有军事意图。平可夫还分析说:“中国的仿制工作可能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军事攻击美国航母之道,二是为中国未来兴建航母做相应的技术论证。”
笔者几年前就看过这艘被炒得神乎其神的“水泥航母”。当时,笔者从上海乘坐旅游大巴路过青浦,半路上忽然看见一艘巨大的“航母”停在路边的水塘里,询问车上的导游,导游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这是公园里修的娱乐设施,“逗小孩子玩!”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当时,谁会想到,它在平可夫的眼里,居然成了“军事威胁”。
实际上,平可夫一直在紧盯“中国航母”。早在1993年,他就在日本《军事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大谈“中国发展航母”。后来,他又编造了不少与“中国航母”有关的话题,散布“中国威胁论”。
平可夫针对“水泥航母”的胡言乱语,遭到了中国媒体的一致批驳。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他在《汉和防务评论》的网站上贴了一篇题为《从航空母舰事件看中国的军事透明度》的文章,污蔑国内媒体“对于自身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毫无清醒的认识”,并重复了一遍他以往的臆测之语。
有军事专家称,平可夫不妨亲自去看看那艘“水泥航母”。“航母”内部宽敞的游戏大厅,对他无疑是莫大的讽刺――他声称这艘“水泥航母”“完全仿真”,难道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内部,安装的也是各式各样的游戏机,而非迷宫一样的舱室和复杂的线路?!
从日澳韩冒出的噪音:“搞大型航母,争海上霸权”
多田智彦,日本军事技术研究专家,被评为日本舰载武器评论领域“第一人”。
在2006年5月号的《世界舰船》上,多田智彦发表了《2020年世界的航母势力》一文,称中国曾几次制订建造航母的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制造1.5万-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20世纪90年代,计划建造2艘4.8万吨的航母。但由于没有先进的舰载机等原因,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
多田智彦“调查研究”了中国购买的乌克兰废弃航母“瓦良格”号的情况。该航母与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同属“库兹涅佐夫”级,长305米,满载排水量达5.89万吨。2004年、2005年,多田智彦两次到大连,“从远处看到,‘瓦良格’号上布满铁锈,没有发现要变成宾馆或是主题公园的迹象”。他猜测说,也许中国已完成了对该舰的研究,开始着手将其修复。乌克兰将其卖给中国时虽已拆去了主要设备,但“中国海军拥有国产蒸汽发动机技术,将其修复并使之能够航行没有问题。即使不能航行,也可以拖到既定海域,作为舰载机训练舰使用”。多田智彦甚至推测说,“正在大连改装的‘瓦良格’号,极有可能被中国作为设计、训练之物加以运用,或许会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训练舰。”
萨姆·巴特曼,澳大利亚海洋战略专家、新加坡防务和战略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是鼓吹“中国航母威胁论”的重要人物之一。
巴特曼在一篇名为《解放军海军扩张对东亚安全的影响》的论文中称:“从短期内看,中国可能购买2.5万吨级的轻型航空母舰;从长期来看,中国可能购买5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但能够推断,中国人的第一艘航母应该是大型的!北京已经制定了计划,准备建立一支拥有2-3艘航母的舰队。”
李御宁,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是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比较文化评论家,等等。
今年1月2日,在接受《韩国先驱论坛报》采访时,李御宁在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访谈中,谈到了“中国航母”问题: “中国的夙愿就是拥有航母,因为大陆国家要压制海洋国家获得霸权,最需要的就是航空母舰。汉族掌控中国的时间其实不到300年,因此他们有一种被害意识。航空母舰是中国试图称王称霸的象征。我正在观望奥运会之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想写一本‘中国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