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连放号都成了开放商暗中谋利的工具,很多经济适用房事实上都变了味儿,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而比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针对的是那些收入更低,根本就无力买房的居民,今年两会上,第一次把廉租房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可是,去年全国开工建设和收购的廉租住房只有5.3万套,建筑面积293.68万平方米,仅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数量如此少,让廉租房成了低收入家庭看的见摸不着的水中月、镜中花。
2001年北京市开始实行廉租房政策,条件是家庭月收入580块钱,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7.5平米。可是还有很多被划在线外的人,希望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高先生原来是建筑工人,在物检公司工作,去年带岗,他们一家三口的居住面积不到五平米。
企业员工:“也就五平米吧,上下铺,还不如农村鸡窝大呢。”
高先生家的洗衣机放在门口已经好几年没使了,屋里两张单人床摆成了上下铺,板凳就是饭桌,摆下了这两大件,屋里就再没有下脚的地了。高先生的妻子给一家公司打扫卫生,每月有700元收入,高先生的女儿是一个超市的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高先生全家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1300元,按照规定他们无法享受到廉租房的政策。
记者:“那你希不希望就说政府也考虑到你们这部分的利益?”
高先生:“我希望。”
张大妈是国企老职工,她也希望政府能够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她和老板的退休金加起来只有1000多块钱,一双儿女都是临时工,全家的月收入有2300多块钱,四口人住在十平米的筒子楼里。
退休职工:“一天够吃饭的不够吃药的,够吃药不过吃饭,你还谈买房。根本买不了房。”
张大妈告诉记者,她月收入有2000多块钱,也在廉租房的门槛外,但是花去医药费和4基本生活费所剩无几,买房子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晚上睡觉,一道布帘隔成了两间房,老俩口睡床,孩子睡沙发。
退休工人:“就我们这够不着下,下不够,你怎么办?你说他应当照顾我们这一类的,地保有那杠上,像我们这类,有时间具体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