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为贵生态救灾
国土部门称,重庆今年特大暴雨期间之所以地质灾害频繁、集中发生,是因为去年的大旱造成岩石土体开裂,对强降雨极为敏感,加之排水等基础设施落后所致。
救灾部门表示,这些地质灾害之所以造成较大的危害,和农村居民住得分散,难以完全监控到位有关。1800多起地质灾害中造成伤亡的有11起,绝大多数为自然因素引发的小型地质灾害。
据国土部门分析,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均不属于此前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发性非常强。
“其实,那些不适宜居住的地方,要还给大自然。”马彬表示,重庆有必要适时引进“生态救灾”的概念,把救灾和生态建设统筹起来考虑,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前提,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8月3日,重庆市出台了一份关于加强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灾区恢复重建要规划在前,尊重科学,着眼长远,综合配套。
通知指出,农村灾民建房要紧密结合高山移民、生态移民、库区移民、减灾安居工程及五保家园建设等项目,支持灾民集中建房,及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灾民进城购房。
马彬称,灾民对自然灾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尊重科学,合理避让。云阳县某村有50多户人家,临江而住,逢大水即被淹。政府劝村民们异地搬迁,但村民们不太愿意。原因是原来的宅基地房前屋后都是自己的田地,十分方便。当地还有一口老井,水质非常好,再加上祖祖辈辈都住在那里,难以割舍。
如果停留在原来的滑坡区,灾民的房子只能是修了垮,垮了修,很不安全。重庆市政府将采取措施,避免灾民在危险区域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农村灾民迁出危险区域,到城镇附近建房。符合条件的灾民,可以安置到城镇的廉租房居住。五保户的房子垮掉的,原则上不予重建,集中安置到五保家园里去。
此外,政府将结合各类移民优惠政策,尽可能多的把这些政策一次性用到需要异地搬迁的灾民身上。在资金扶持方面,重庆市也将根据灾民自救能力的大小,把有限的救灾资金用在受灾比较严重、经济最困难的群众身上,特别是自救能力比较差的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以保证有限的救灾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更多的帮助。这部分资金将通过张榜公布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其公正、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