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天津市民政局社福处副处长郭瑞川因患直肠癌去世。他的遗体按照遗愿被捐赠给天津医科大学供解剖学课研究,眼角膜移植给两位重症眼疾失明患者。
对待工作一个特别认真的人
2004年6月11日,郭瑞川被天津市肿瘤医院诊断为直肠癌。癌魔并没有吓倒他,从15岁开始当兵,到后来转业到天津市民政局工作,郭瑞川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细致厚道的人,一个好人。”郭瑞川的同事、好友杨丽荣这样评价他。
去世前,郭瑞川在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任副处长。“52岁,太年轻了!我们都很舍不得他!”同事王红斌说了一句“我们都是很好的同事,办公桌摆在一起。”他哽咽了。
被确诊为直肠癌后,郭瑞川始终坚持上班。上午化疗,下午出现在办公室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单位搬到新办公楼里后,同事们的座机电话变了,不方便工作,郭瑞川就挨个给同事打手机询问分机号,整理出细致的通讯录。社会服务处负责全市养老院的工作,郭瑞川为了方便工作,把全市100多个养老院的联系电话地址等明细一一整理好打印成册。“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的工作成果。”杨丽荣叹息许久。
对待家庭一个懂“大爱”的人
儿子没有了,86岁的老父亲老泪纵横,将近一个星期夜不能寐。80岁的母亲对儿子的评价是:“意志很坚强,思想境界很高,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父母的教育让郭瑞川形成了感恩和回报社会的世界观,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事情很顺利地得到了父母的同意。
可妻子马巧玲实在难以接受。“那一夜,他跟我彻夜长谈。他想做通我的工作,捐献自己的遗体是他多年的愿望。”马巧玲说,自己最终还是同意了,毕竟丈夫的选择是高尚的。
“你能帮我问问他的眼角膜移植给什么人了吗?”马巧玲轻声问记者。她说如果自己想丈夫了是否可以去看看被移植了丈夫眼角膜的人。
对待病痛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天津医科大学教务处的李必诚处长全程接手郭瑞川的遗体捐献。“我记得非常清楚,11月29日那天下午我去医院接他的时候,遗体上还覆盖着一面党旗。对于郭瑞川的捐献义举,我们从心里感觉到敬仰。真的非常非常感动,每一次我宣读致家属的‘感谢词’时,都是在经受一次洗礼。郭瑞川生前是一位在职干部,能够做出这样的抉择一定是有思想基础的。”
生前,郭瑞川坚持了3年半的治疗,化疗次数达到42次,放疗2次。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这个纪录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对郭瑞川的坚强意志力感到钦佩。
“可他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过自己有多难受。”妻子马巧玲说。
遗愿角膜捐给最需要的患者
那个爱帮助别人、整天回到家就坐在电脑前打个不停的人,那个转业工作后靠自学从高中课程学起直到40岁才读完大学课程的人,那个不计名利一心为工作的人,那个在餐桌前永远把好东西留给儿子吃的人,那个和妻子同甘共苦30年的人……走了。
“他生前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把角膜捐献给家庭贫困、最需要治疗的患者。”马巧玲说。
“我们也没有什么要多说的,想请求新报借此报道代表我们全家人,向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同事、单位领导、朋友们道一声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