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监管能力 提高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经济周刊》: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天津银监局将如何引领本市银行业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方面当好排头兵,提高核心竞争力?
王进诚:改革方面,天津银监局将从三个方向深入推进:一是向公司治理深化。公司治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将公司治理作为天津银行业的特色品牌来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公司治理的自我纠错能力和管控风险能力。二是向分支机构拓展。已实施股改的大型银行分支机构,要认真落实各自总行的改革方案,增强对各项改革措施的执行力,做到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加快业务流程改造,以客户为中心梳理和整合主要业务板块,推行业务条线的垂直管理和考核,加快基层网点向营销和服务平台的转化,提高管理效能和运作效率。农业银行要扎实推进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做好股改审计评估等有关准备。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快商业化改革。邮政储蓄银行要理顺业务条线,健全操作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改革提升服务水平,让客户分享银行改革成果。三是向内部控制延伸。从制度、人员、执行和监督等角度,改进内控体系中与风险水平不适应,与防范风险标准不匹配的因素,在内控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等方面升级达标。
金融创新方面,天津银监局将把握好三个要点:一是定位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是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创新风险的第一责任人。监管部门是金融创新的引导者和规范者,主要任务是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的监管环境,倡导和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强金融创新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各机构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走高端化创新的道路,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管理、最前沿的知识来推进创新,力争有实质性的突破,争取创出一批品牌机构和产品,走在全国前列。二是风险可控。开展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要有风险管控能力。因为不管是机制创新还是业务、产品创新,都会带来一定的难以预见的风险。简单地说,就是机遇与风险共存,不是谁都可以搞创新,只有具备风险管控能力,创新才能促进发展;否则,创新也可能招致损失。因此,在大力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同时,坚持风险“买者自负”,提高新产品透明度。三是内容丰富。要全方位开展体制、机制、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法人机构要加快内部流程再造,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对传统业务进行改造提升,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培育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建立与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的合作机制,深化银证、银租合作,力争在加强跨行业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当前的信贷紧缩正是信托、租赁和资产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要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尤其在信托产品和租赁产品融资方面有新的建树。各机构在创新产品、开办新业务时要注意综合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行业经验,科学计量成本与收益,使经营理念、高管人员、业务经验等与之相匹配,周密筹划,稳妥起步。
《经济周刊》:随着银行业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监管部门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天津银监局将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监管能力,更好地引导和服务银行业发展?
王进诚:随着辖内银行业机构种类日趋齐全、资产量不断增大、新型功能机构不断涌现、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的新形势,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总结完善监管手段,革新监管方式,开拓有效监管的新境界。
一是抓好监管流程改造。建立以法人为主线的联动监管,以非现场为主线的流程监管,实行主监管员和主查人制度。二是完善监管机制。市场准入实行合规责任管理,非现场监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现场检查实行项目责任管理。同时,建立各层面的会谈机制,充分运用延伸调查权。三是准入监管体现正向激励。把准入监管与公司治理建设、强化风险内控、建立正向激励结合起来。四是提高监管透明度。采取重大监管事项集体决策,实行查处分离,健全监管制衡机制,加强与各机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行现场检查信息适度披露制度。五是坚持分类监管。区分法人机构和非法人,高风险机构和低风险机构、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实行分类指导、差别监管。六是创建和谐监管。在严格监管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坚持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充分发挥银行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动性,注重监管服务,严格监管纪律,实行全员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