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本市第27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开幕式上获悉,本月21日至27日是本市今年的“爱鸟周”,主题是“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据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本市鸟类种数7年增长了154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近三成。
近5年来,全市救护各种国家重点保护、市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5万余只。
本市“爱鸟周”自1982年举办以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市民爱鸟护鸟观念显著增强。今年“爱鸟周”期间,专家将走进校园,与大、中、小学联合开展“滨海湿地与天津的鸟”巡回展,讲授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与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开展鸟类系列宣传活动。此外,各区县也将举行各种宣传活动。
津沽大地鸟类天堂
本周为第27届“爱鸟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本市共发现鸟类389种,比2001年增加154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9.08%。
天津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停歇地,每年从天津地区停歇过境的候鸟总数达到数千万只,在全国乃至全球鸟类资源保护上具有重要地位。本市湿地资源丰富,目前约有140种水鸟,约占全国水鸟种数的1/3。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游涉禽有21种。全球共有15种鹤,在本市湿地可见到其中6种。多方面的调查数据证明,天津的海岸滩涂和内陆湿地有17种涉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的数量标准(数量超过该种群全球总数量的1%)。全球共有25万只弯嘴滨鹬,2001年本市一次性就发现了1.2万只。
鸟类资源的日益丰富,使本市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本市多年行之有效的鸟类资源系列保护工作。截至目前,本市建立了4个湿地及鸟类自然保护区,出台了《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全市389种鸟类中的310种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填补了地方立法空白,使得保护管理鸟类资源有法可依。此外,本市已初步完成了《天津市湿地保护与管理条例(草案)》。
这些珍禽需要你我爱护
本周是天津市第27届“爱鸟周”,尽管目前本市野生鸟类数量进一步增加,但爱鸟、护鸟工作仍需继续加强。本市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就有71种,这些鸟类都已是濒危种群,急需人们呵护。
目前,本市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鹳、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玉带海雕、白肩雕、丹顶鹤、白鹤、白头鹤、大鸨、金雕、遗鸥、中华秋沙鸭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长耳鸮、短耳鸮、猎隼等59种。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业、生活排污使环境污染加剧,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频繁,这些都让鸟儿改变了自己的迁徙和栖息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野生鸟类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减少。
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有关专家表示,其实保护鸟类就是在保护环境,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专家呼吁人们不要购买野生鸟类制品,不吃野生鸟类;不恫吓、不投喂、不追逐野生鸟类;不鼓励买鸟放生,因为放生鸟类死亡率高达80%。
世界珍稀鸟类遗鸥年年来津“过寒假”
经过连续10年不间断对天津地区湿地进行考察,我国鸟类学家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了世界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的主要越冬地在天津沿海地区。
遗鸥是因为在鸥类中最迟被人类发现而得名的,人类真正认识它仅30余年时间。1971年,遗鸥被确认为独立种群,当时它的种群数量不到1万只,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据中国鸟类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介绍,遗鸥在中国的繁殖地主要在内蒙古和陕北地区,但越冬地及其迁徙路线对学术界来说,一直以来是个谜。在本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正旺教授从1997年至2008年,连续十余年不间断对天津地区湿地进行考察,终于发现遗鸥的主要越冬地是在天津沿海地区的渤海西海岸,调查得出2004年在天津地区越冬的遗鸥种群峰值为3362只,而2006年为数量最多的一年,达到7883只,遗鸥群体在天津海岸线有14次统计数量超过了该种群全球总数量1%的国际重要标准。专家表示,掌握了遗鸥的迁徙路线,对于进一步搞清楚遗鸥的种群数量、分布及迁徙停留时间有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遗鸥的保护也将有更好的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