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用人唯贤,唯贤是举。但何为贤?《新华词典》云:“贤者,有德行的,有才能的”。由此可见,贤的含义有两层。其一,德才兼备;其二,德居才之先。正因为“贤”有这两层含义,所以,笔者以为选任领导干部须八忌,以免走入误区。
一忌唯年龄。即以年龄划线,例如:有一些单位规定年龄超过35岁不得提任处级干部,超过45岁不得提任局级干部,美其名曰:干部年轻化。这一刚性规定使许多多年来兢兢业业、年富力强的干部因年龄原因失去了最后机会。应该承认,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并非所有的人到了三四十岁,就一定缺少了积极进取精神,大量事实证明,有很多四五十岁的人不但体力、精力不减当年,而且其考虑问题更周全、办事经验更老道,往往比三十多岁的人更有作为。可见,以年龄划线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忌唯性别。即以性别作为取舍的唯一条件,这里特指女性而言。有的地方,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便硬性规定:其下级单位或本单位在没有符合提任条件女性干部的情况下,愣点名下级单位或本单位必须完成提任若干女性干部的任务。文件规定的毫无商量余地,不论有多少优秀男性干部可作备选,非女性不可。然而,就目前的中国社会而言,在许多单位里,真正优秀的女性干部远没有男性多,且不说个中原因,反正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有够格的女性干部当然好,没有的话也没有必要硬凑数。非要凑数或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迎合某种需要的做法,使被提任女性干部受罪,也违背客观规律,似有拔苗助长之嫌且影响不好。
三忌唯文凭。眼下,一些单位不论录用什么岗位工作人员非研究生不取,非本科毕业不要,非全日制大学学历不算数,一概排斥低学历者。不错,文凭反映一个人所具有的学历水平,一般来说,有较高学历的人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较高的素质,但也不尽然。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实际生活中,仅有大专、中专学历,甚至只是高中、技校学历的人具有真知灼见或拥有一技之长的也屡见不鲜。因此,倘若仅凭学历取人则与以貌取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此风长,势必败坏社会风气。
四忌唯职级。提任领导干部,一个职级一个职级地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升本没有错。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定。问题是,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就不见得适用。如果墨守陈规,非要按部就班地搞,就可能贻误和失去人才。对那些组织上看准了的、群众公认的和经过实践考验堪当重任的人,不问职级和出身,该破格提任的,就大胆提任才是唯物的和实事求是的。
五忌唯嗜好。就大多数人来说,都有各自的嗜好,或“文”或“舞”或其他,若没有一丁点儿兴趣爱好似乎也缺少点儿生活情调。有嗜好并非不好,怕就怕领导干部的嗜好,被“有心人”利用,投其所好。久而久之,在有些领导眼里,用人的标准就走了样儿,只要合乎自己脾气秉性,兴趣爱好差不多,听话好使就成为心目中理想的提任人选,不计其他。这种因趣味相投而一叶障目,一时高兴,拍拍肩膀立马提拔,最终酿成庸人掌权的事例实在不少。
六忌唯才能。重用有才能的人还会有错吗?这要具体分析。本文开头说过,贤者,有德行的,有才能的。才能与德行比,有才不如有德,用人求贤若渴。然而,社会上贤人从来不是很多。求不来贤人,退而求其次,当然应该求有德行的人,而非求有才缺德者。道理明白,但有时实际操作起来满不是那么回事儿。屡见披露并曝光于媒体的所谓能人,往往都是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祸国殃民之人。而真正有才能的实际上也一定是有德行的,无德有才不是真的有才。那种一心期望重用有才能的人来当“救世主”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七忌唯资历。提任领导干部要熬年头,等机会,太年轻、资历浅,要等脑门长皱纹。这种论资排辈(队)等胡子长了才有资格被提任的现象不正常。资历不过反映了一个干部成长的过程,资历长固然有一定的实践优势;但不是说有资历就必须被提任,没资历就一定没资格被提任。资历不是资本。按资历提任干部,既不科学也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被提任的认为,提职是理所应当的,早就该提,因此没有调动积极性;没被提任的认为,轮都该轮到自己了,怎么又落空了,怨气十足,更不愿出力。唯资历,百害无一利。
八忌唯关系。时下,一些人认为与群众搞好关系不如与领导搞好关系。理由很简单:提任干部不由群众作主,而是领导说了算。所以,功夫不用在工作上,而用在与领导搞好关系上,有时还真管用,有的领导就吃这一套。提任干部非身边人都看不顺眼,也信不着,因此,或出于不了解情况或出于狭隘心理专门提任自己的亲属、曾经的老部下、同乡、秘书甚至司机等。只要与领导贴的紧、走的近乎,即使不是领导自己身边的人,是其他领导或上级领导垫过话的人不论贤愚都有希望提任一官半职。结果,提任干部出现裙带化、庸俗化倾向。其实,与领导关系好是人们的期待,提任领导的亲信也没错,问题是,非亲信不提就错了。善于从维持一般关系的人中发现并提任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贤者,不让老实人吃亏才是贤者之幸、事业之幸。(一只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