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宫崎勤
日本法务省17日称处死3人,其中包括禁锢谋杀4名少女的宫崎勤。
1989年,26岁的宫崎勤禁锢及谋杀了4名少女,后来警方搜查这位犯人的家,发现家里藏有4部录影机,轰动日本社会。但此案久拖不决,2006年日本最高法院才确定其死刑。
新闻背景:宫崎勤事件
宫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发生于日本东京都与埼玉县,被害对象为四名4~7岁的女童被诱拐后杀害。日本警视厅命名为:117号事件。后此事件在日本称为:“東京・埼玉連続幼女誘拐殺人事件”。
历程
1988年8月22日第一被害人(4岁)被诱拐。尸体被焚烧。
1988年10月3日第二被害人(7岁)被诱拐,后在森林中被杀害。
1988年12月9日第三被害人(4岁)被诱拐,被绳索勒死后尸体被抛弃在森林中。
1989年6月6日第四被害人(5岁)被诱拐后杀害。
1989年7月23日猥亵一名6岁女童。过程被女童的父亲发现并且跟踪,其后女童的父亲报警将宫崎逮捕。
1989年8月7日警方以猥亵诱拐、强制猥亵罪正式起诉宫崎。
1989年8月9日宫崎招认与第四被害人之凶案有关,次日警方据宫崎的口供发现第四被害人的头部。
1989年8月13、14日宫崎承认与第一及第三被害人之凶案有关。
1989年9月2日宫崎正式以第四被害人之凶杀案被正式起诉。
1989年9月5日宫崎招认与第二被害人之失踪案有关。翌日警方据宫崎的口供发现第二被害人的尸体。
1989年9月29日宫崎正式以第一被害人之凶杀案被正式起诉。
1989年10月19日宫崎正式以第二、三被害人之凶杀案被正式起诉。
1997年4月14日东京地方法院宣判宫崎勤死刑。
2006年1月17日日本最高法庭宣判宫崎死刑。其后宫崎放弃上诉。
2006年2月1日日本最高法庭确定宫崎死刑。
动机
据调查:宫崎儿时,其父母对宫崎苛求而更加偏爱他的兄弟。至案发时,其最喜欢的爷爷去逝。最终导致宫崎犯罪。
案发后,在宫崎家中发现大量的色情动画录像带。因此被认为色情动画是导致宫崎犯罪的诱因。日评论家大冢英志认为:宫崎犯罪和他幼年孤独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
事件影响
社会
当时,日本儿童性犯罪非常少见。因此日本人大多反映出来的是震惊和愤怒。许多人,尤其是教育家曾深深的反思。御宅族也因此遭到了白眼和歧视。
法律
事实上,宫崎事件后。日本法律并没有对保护儿童性犯罪此作出什么巨大的对策。这和日本人对法律的观点有一定的关系。但近年来日本对性犯罪和开始修订法律。2004年提高了强奸罪的量刑等级;2006年上半年,又规定了ACG产生不允许以儿童为主角进行制作。但对于情色产业发达的日本来说,这条法令的效果可能不会很好。
ACG(动漫游戏)
宫崎事件发生后,日本ACG产业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至1995年才开始恢复。据不确切的统计:2004年漫画印刷量仅为1987年印刷量的1/10。但由于日本动漫经济的多元化的发展。近年来日本动漫收益仍然年年增长。
而且日本人看重了“御宅”文化有着巨大的经济利润;因而极力发展。据保守统计,其经济利润达23000亿日元。(参见“御宅”条目)事实上,御宅价值开始重新被世人所肯定。
后续事件
随者御宅次文化的复活,宫崎事件被重演。2004年11月17日,奈良市发生了女童被杀事件,称为“小林薰事件”。该事件中受害者被杀害的方法与著名动漫画作品《库洛魔法使》的同人作品吻合,并牵涉到日本最著名的BBS:2CH。儿童性犯罪问题再次成为日本人关注和思考的焦点。
事件评析
主要评价大概有四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宫崎事件本身和犯罪者幼时和青少年的有极大的关系。是社会环境造成的,而“御宅”不过是诱因而已,更多的理解和关注青少年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
第二种观点认为:“御宅”文化是宫崎事件最大的原因。大量的儿童色情媒介充斥者社会;而且极容易使人产生不正确性道德观。(参见萝莉控)严格的控制ACG产业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种观点认为:“御宅”固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与儿童性犯罪无因果联系。2ch作过统计,日本有着数量庞大的“御宅”族。犯罪者不过一两个例子。这根本不成比例。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对儿童的性犯罪比例,比较起欧美地区来看,比例很低。可见日本儿童性侵犯不过一种现象而已,没有理由过份关注。应以平和的心情来看待宫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