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建设“数字城管”工程
天津市正在高质量实施数字化城管建设工程,以“电子眼”助力城管执法,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届时,本市各区都将实现24小时全方位监管城区,乱摆乱卖将无处藏身。全市数字化城管系统预计于2009年7月全部投入运行。<<详细内容
从2008年开始,天津市各区城管综合执法部门都将陆续实现“数字城管”,通过电子眼随时监督道路、路口的乱摆乱卖等,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治理、处罚。<<详细内容
新闻链接:什么是“数字城管”?


据介绍,所谓“数字城管系统”,就是运用GIS地理信息采集、GPS卫星定位、GPRS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等一系列数字技术,配合PDA移动信息终端、LED显示屏等硬件设备,对城市进行管理。
在“数字城管系统”中,整个城市被按网格状划分成若干小的区域,每一个井盖、路灯杆、邮筒、公交站牌、城市雕塑等城市部件,都有唯一的数字编码,而其产权属哪个部门,由谁负责维修等信息,一并被录入电脑数据库,就相当于它们也有了“身份证”。一旦该部件损坏,例如出现井盖丢失、路灯杆倾倒等现象,或者在该部件附近发生突发事件,市民只需拨打电话报出编号,相关部门就会立即前来处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利用硬件和软件设施,及时发现和搜集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然后沟通相关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和业务流程,从而提供有效地指挥调度和综合评价手段,同时对泰达内的部件和事件进行统一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服务。其中,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手持移动设备等,软件则包括搜集系统、评价系统等。
普及“数字城管” 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全市数字化城管系统预计于2009年7月全部投入运行。届时,本市各区都将实现24小时全方位监管城区,乱摆乱卖将无处藏身。<<详细内容
城市管理将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把管理范围划分成“万米网格单元”,形成高度闭合的管理系统,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处理流程,对城市实施全方位、高效能监管,实现全地域覆盖、全时空监督、全过程管理。<<详细内容

“数字城管”在天津的建设过程
2008年10月
继开发区数字城管系统一期成功运行数月后,目前该系统的第二阶段也已全面启动,预计将在年末全面建成。第二阶段将数字城管扩展到市容管理、社区事务管理、执法管理等更多领域。其中,在社区事务中引进网格化管理更是在全国做出了率先尝试。<<详细内容
2008年10月底,天津市首个数字化城市监督、监控中心在和平区建成并开始试运行。今后,城市管理将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把管理范围划分成“万米网格单元”,形成高度闭合的管理系统,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处理流程,对城市实施全方位、高效能监管,实现全地域覆盖、全时空监督、全过程管理。<<详细内容
2008年7月
据开发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城管”系统开通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目前成效已初步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职能部门间责任不清、相互扯皮、处置不力的状况,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清、数据明、协调快、决策准、服务好,使老百姓们感觉到“反映情况方便、求助快捷、获取服务及时”。<<详细内容
一个家庭,不论大小,都需要一位既能统揽全局又细致入微的优秀“管家”,作为顶梁柱,发现和处理家中复杂、琐碎的各种事务。在天津开发区,同样有这么一位大管家,名字叫做“数字城管”。<<详细内容
2007年11月
从开发区城管局获悉,以“像重视招商一样重视城市管理”为理念,天津开发区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并将于2008年内投入使用,公众可以通过这个涵盖领域丰富、信息化水平高的新系统了解和参与泰达的城市管理。<<详细内容
开发区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数字城管”系统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可以实现“责任清、数据明、协调快、决策准”;对于公共服务性企业来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服务、协同作业”;而对于公众来说,,将令“反映情况方便、请求援助快捷、获取服务及时”。<<详细内容
“数字城管”在其他省市的建设情况
2007年12月18日,全国第一个省级“数字城管”规划方案——《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06-2015年)》通过专家论证。根据规划,到2010年前,我省11个设区市将全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县(市、区)覆盖率将达到60%以上,初步形成全省一体、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全局互动,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城管”体系。<<详细内容昨天,记者了解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城管建成并上线试运行,实现了与市数字城管统一平台的对接。截至目前,杭州数字城管覆盖面积已达227平方公里,争取到2010年,杭州13个县(市)区都实现数字城管,全面建成全城统一的数字城管平台。<<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