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天津市河西区梅江街玉水园社区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清理小区环境特别行动,由区综合执法、派出所民警、街道干部、居委会志愿者等组成的近百人队伍集中对小区内某些居民私自圈占、开垦公共绿地的现象进行了集中清整。广大居民无不对此拍手称快。梅江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维护公共绿地不应仅靠集中整治行动,而应该建立起长效机制。
玉水园原为西青区黑牛城大队地界,原居该地的农民出让土地后,被就地安置成为还迁户。其中一些还迁户难以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把小区内的公共绿地当成了“自留地”。该社区社工站宋大姐告诉记者:“私自开垦公共绿地的现象,从2003年就开始了,此后愈演愈烈,现在已有六七十户还迁房居民成了‘地主’。”以前的草坪被砌起边界、翻出垄沟,有的地方甚至架起了蔬菜越冬的塑料大棚。“整个小区将近4万平方米绿地,被开垦成菜地的有三分之一。”居委会王师傅告诉记者。“有的住户还养了鸡鸭,收集粪便当肥料。一到夏天,整个小区就蚊蝇乱飞。不光种菜,他们还私搭乱盖,把各种破烂儿也搬到公共用地上……”
那么,这种现象为何多年来一直未能遏制呢?记者了解到,玉水园是物业管理小区,同时存在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大部分居民都对这种‘圈地’的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在这种物业管理小区,物业公司承担大部分社区管理职能,居委会的作用很有限,业主委员会也不可能强迫人家清理。而有的圈地还迁户态度非常蛮横,连物业费都不交,物业公司也不愿惹这个麻烦,再加上物业公司人员更迭频繁,所以,一直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社工站宋大姐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此次清整活动是街道和物业痛下决心,经过协商并和其他部门联合行动,才得以彻底清理。
建立机制标本兼治梅江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居民小区中包括绿地在内的公共用地被圈占、挪用的现象日益突出,运动式的突击清整固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治标不治本,细水长流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玉水园的例子可以看出,应加强对居民进行文明道德宣传教育,普及法制、产权观念。街道、社区应该积极引导居民做现代文明公民。此外,要理顺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的关系,明确各方的责、权、利,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维护社区环境、保障业主权益的长效机制。”(邢珊张晖肖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