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要求学校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及时监测,将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状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对此,重庆将发布新规,将视力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以后学校评三好学生要参考视力,视力甚至还将影响到学生能否获得保送的权利。据12月16日《重庆晚报》报道
学生评价体系不是筐
王军荣
学生近视绝对不是件好事,关注学生近视,想方设法将学生的近视率降下来,本意是良善的,也相信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学生的近视率会有所下降。但如果将学生的视力纳入评价体系,成为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则完全背离了教育目的和调控方式,有权力滥用之嫌。因为学生评价体系不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视力好坏可以纳入评价标准,那长得美丑是否也该纳入?身高高矮是否也可以考虑?头发长短是否也应考核?这样的逻辑不仅是滑稽的,而且更是荒唐的。
造成视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遗传原因;有后天家长和教师的失教原因,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而且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应试教育下沉重的学习负担是造成孩子视力差的一个根本原因,但这个原因能责怪学生吗?如果将视力纳入评价体系,对那些视力不佳的同学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学生的评价体系承受不了学生的近视,还是别急着将其纳入。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毕竟学生评价体系不是筐。
关注视力有导向意义
叶祝颐
把学生视力等非智力因素纳入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对长期以来只注重成绩的传统“三好”模式具有矫正意味。三好学生评选标准参考学生视力等体育素质,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地方“三好学生”评选出现了偏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标准在某些评选者眼中异化成了学习成绩“一好”,“三好”俨然成了高分数的代名词。这无疑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三好学生”的评选初衷背道而驰。
与时俱进调整“三好学生”评选标准,给学生评价注入科学内涵,十分重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下滑,学生近视率近九成的实际,评选三好学生参考视力因素,体现了对孩子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打破了“三好”变“一好”的评选潜规则,值得肯定。
当然,除了肯定评选三好学生参考视力因素的积极意义以外,我认为,还有两件事情要做:一是,对“三好学生”评选标准进行全面清理、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全面的评选标准;二是,健全评选监督机制,把评选程序放在阳光下暴晒,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评选结果体现公平正义,激发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