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3岁的曹新明出生在天津武清区王庆坨镇郑家楼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8年来,他从一个毛头农村小伙成长为一个拥有百万资产的电动车厂老板,既经历了艰辛,又尝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
昨天,记者走进曹新明的电动车厂时,看见身着运动装、穿着休闲鞋的曹新明正忙着和工作人员商量订货、发货的事。因为订单很多,虽然是周末,但厂子里上上下下一派繁忙景象。
不满足现状自主创业
见到记者,曹新明伸出脏脏的手笑道:“不能和你握手了,你看,厂子里一切大事小情,我都得操心,从生产到送货我全程参与,西服革履干起活来不得劲儿,只有这运动装舒服,还方便干活。”给人的感觉是曹新明一点没有老板架子。
别看小曹年纪不大,创业经历却很坎坷。1992年,初中毕业的他来到一家铝制品厂上班,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感觉没有活力。于是开始寻求自主创业。此后的七八年时间,做过不少小买卖,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2001年,曹新明开了家餐巾纸厂,头两年效益很好,但非典的重创使销售一落千丈。执拗的他没有放弃,研究技术亲自跑市场,生意终于有了转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句广告语,后来成了曹新明的口头禅。
就在餐巾纸厂刚刚稳定之时,永不满足的曹新明不顾家人反对,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创业。2004年,他投资45万元,开了家电动自行车厂,餐巾纸厂则全权交给了自家亲戚打理,他全身心扑在了电动车上。万事开头难。不怕吃苦的曹新明开着货车,拉着样品跑山东,找客户。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电动车厂生意红火,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大批客户成了他忠实的“粉丝”。
读书忙充电
“在创业过程中,我惟一的信念就是永不放弃、永不停止,这也是我创业成功的一个秘密武器。”曹新明开心地说道。
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他的电话不断,浙江的、广西的客户纷至沓来,纷纷要求订货。短短六年的时间,曹新明在众多商家中脱颖而出。如今的曹新明,早已成了电动车行业的行家里手,他也拥有了200多个固定客户。
“经营到现在,我感觉自己身心有些疲惫,所以每天晚上我不管多晚多累也要看书充电,充实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再过十天,他即将搬进投资200多万元兴建的新厂房。“我准备再扩大规模,再建一个占地20亩的新厂。”在曹新明充满坚毅的目光中,写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