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简要内容:在世博会上亮相的大邱庄,将打造中国北方钢材集散中心、经济强镇、旅游名镇、生态城镇作为展示的重要内容。友发集团的董事长苗振元指着这条新拓宽的2.5公里的道路说,镇子上大部分的钢铁加工企业都集中在这条百亿道两边。 |
钢铁加工企业向规模化多样化发展
车子驶进大邱庄,沿途的工厂厂房和烟囱、马路边每隔数米的钢管广告,无一不在向外人展示这个城镇工业化的成就。钢铁加工业是大邱庄的支柱产业,在大邱庄的百亿道上,一辆辆满载着钢管、钢坯的重型客车从身边经过时,还能感觉到从炼炉带出的腾腾热气。
友发集团的董事长苗振元指着这条新拓宽的2.5公里的道路说,镇子上大部分的钢铁加工企业都集中在这条百亿道两边。友发集团是大邱庄上规模最大的企业,一共有16个分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177亿元。10年前,他第一次来到大邱庄,走的就是这条百亿大道。“这条路还是禹作敏当初为发展工业建的,据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立志要创造百亿的效益。”2000年,在天津北辰做物流行业的苗振元接手了朋友经营亏损的钢管加工厂,“那时一排排厂房很多都是空的,百亿道边大部分的钢铁企业都停产了。”受前几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银行和社会投资撤资,刚刚完成体制改革的大邱庄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不是本地人的苗振元接手当地的企业,最初是有一定顾虑的,担心镇政府会有地方保护。“开始我是以租赁的形式接手的,但3年后我就一次性买断了企业。”镇政府给他的重视出乎意料:自己刚到大邱庄,镇政府就组织质检、工商等部门和企业主开会座谈,解决启动期的困难。“书记把自己手机号给了我,让我有问题就直接联络他。”当时还是小企业的友发在镇政府支持下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去年上缴的税收就有1亿多。
城镇里70%都是外来人口
新建的别墅群
在苗振元看来,大邱庄发展钢铁加工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离原料产地唐山很近,气候适宜,人力和土地等成本较低,物流发达。但作为在大邱庄投资的外地人,他看中的还是这里的人文环境:“政策是一方面,人与人的信任更为重要。有竞争不要紧,共赢才是目标。”在镇子上,苗振元和几家大型钢厂企业老板私下的关系都很好。虽然大家都是做钢材加工,但各自专长和市场渠道都不一样,兆博实业有限公司在全国是最大的国标角钢生产地、大邱庄薄板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
大邱庄钢铁加工业经过规模产业的发展,如今开始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天津冶金集团和大邱庄合作的轧三友发80万吨棒材项目已经投产建设,为的就是减少物流成本、连结产业链。苗振元曾经在其中牵线搭桥,笑谈自己投资成功就是说服对方最好的例子。“大邱庄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很多外来投资者学习管理经验,也赚足了第一桶金,而且我们厂的工人和技术骨干也都来自全国各地。”
35岁的东北人郭东是友发集团的工人,他告诉记者他现在一个月的薪水有五六千元,“产量高的时候还能更高。”妻子和孩子前几年也从老家移居到这里,孩子就在津海小学就读。“现在厂里正在盖职工宿舍楼,都是装修好的,直接拎包入住。”郭东说:“厂里的福利很好,考核和工资发放都有严格的制度,多干就能多拿,所以大家都憋着劲儿干活,连假都不愿意请。”
像他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大邱庄有5.8万,占总人口数的70%左右,是镇子的经济发展主力军。“有本事的本地人都去外地发展了,要不然就在市内上班,或者家里有厂子。”在长江道上经营电器店的吴芙说。这几年,随着钢厂的发展,很多在外地发展的大邱庄本地人也回到家乡,投资办厂。
街道见证城镇生活变化
尧舜度假村毗邻团泊湖风景区,未来将建帆船俱乐部
如今,原本大邱庄最为繁华的街道香港街大多店铺门市冷清,路面已经挖开,重新整修。这里曾经集中了镇上大多数消费场所和商店,出租车司机说十多年前,晚上拉客人到大邱庄,周边的村庄还一片漆黑,唯独这里灯火通明,歌舞厅里音乐大作,街上人挤人走不动路。“现在的大邱庄人不只是在这里购物,开车去北京用不到一个小时。现在镇子新建了尧舜商城,附近村庄居民都到这里赶集。”在镇政府工作的郭宏说。在香港路附近耸立着一排排别墅和居民区楼群。当地人称这些都是1990年以后城镇化建设时盖起的,名字也以90小区、93小区来称呼。1995年之后这些别墅和住宅全部以商品房出售给个人,也是镇政府在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成果之一。
一到下午三四点钟,镇子上的老人基本都聚在“颐乐园”。这是2007年几位企业家主要出资、全镇人捐款建成的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书法房和健身房样样俱全,一楼还有容纳两三百人的演艺大厅。“镇子上有企业家一年出资20万,提供每周五下午的文艺演出。梆子戏、京剧、相声……老人们爱看什么就演什么。”在镇政府工作的郭宏介绍说。
“以前大邱庄没有厂子,地里就种点高粱,真是穷啊。”76岁的马汝旺还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在团泊洼打芦苇,一大卡车只卖50元。现在他的4个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企业。
现在孤独矗立在香港路南端的九龙壁,依旧是大邱庄一景。壁后的“大邱庄变迁记”,正是当年带领这个小村庄以工补农、成为“中国第一村”的争议人物禹作敏所作。而建镇后的大邱庄新的变迁为工业化新城镇的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本报记者/赵兰)
[首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