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
土耳其和伊朗一样都有着近似的历史辉煌,都曾经是中东的霸主,两国都有着大国情结。若伊朗核问题能顺利解决,土耳其也会随之效仿,为其崛起提供可能,同样会给巴西恢复核计划设想提供榜样。
——殷罡
郭宪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前驻伊朗外交官
解决伊朗核问题,美伊两国是关键。其他国家只能起到促谈作用。只有两国多接触,才能消除核问题的难点和疑点,也是消除互不信任的根本办法。伊美关系改善,也有助于推动核问题的解决,反之也成立。
——郭宪纲
新闻由头
天津北方网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8日晚间在美国透露称,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已经就制裁伊朗达成一致,不久将向联合国递交制裁协议草案。
就在前一天,伊朗、土耳其和巴西达成一项协议。伊朗同意将其生产的1200公斤纯度为3.5%的浓缩铀运往土耳其,以交换约120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由秘密发展核武器,伊朗予以否认,坚称自己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此次伊朗与土、巴两国核燃料协议的达成,对于制裁草案的最终通过会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分析各国在此次事件中的态度?伊朗核问题的未来发展态势是什么?
中东问题专家们认为,制裁手段解决不了伊朗核问题,外交手段才是正确方向,而伊核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各方算盘
石油为资本
伊朗讹诈中国?
伊朗17日宣布同意将该国低浓度铀送往土耳其进行燃料交换,有媒体称,这是素来强硬的伊朗在核燃料交换上的第一次“妥协”。然而不到24小时后,美国就宣称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就制裁伊朗的新决议草案达成一致。对此,美国有媒体自豪地认为,中俄两国能对制裁伊朗点头,是美国罕见的外交胜利。
阿拉伯世界也不满伊朗
对此,殷罡认为,中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此前安理会已经通过了3个制裁伊朗的决议,但伊朗并不接受,也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继续制裁伊朗是顺理成章的事。
他说:“中俄虽然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与西方存在差别,但大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立场一致是最为重要的。”
另外,殷罡指出中国在中东与22个阿拉伯国家建交,这些国家也希望中国在遏制伊朗问题上发挥作用,中国不会完全站到伊朗这边与阿拉伯国家作对。他认为,“石油资源不构成伊朗对中国讹诈的资本”。
郭宪纲认为,美国之所以在制裁草案上与中俄达成一致,是因为最初的草案在中俄的要求下得到了修改,符合中国提出的不伤害伊朗百姓生活、也不伤害到中伊贸易关系的要求。
殷罡评价说:“制裁草案可以说是一种温和草案,目的在于重申伊朗的过错以及以往制裁措施的有效性,捍卫安理会决议的威严和法律地位。”
美伊间极端不信任
伊朗核问题的根源在于美伊之间的极端不信任感。郭宪纲解释道,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以来,两国就断绝了外交关系。小布什政府曾经把伊朗定为邪恶轴心的成员之一。
不论伊朗怎样讲,美国都很难相信伊朗是在和平利用核能。而美国对以色列的核活动“视而不见”,在核制裁上执行双重标准,让伊朗很不满。
跃跃欲试
两国积极参与伊朗核斡旋 背后不光有大国情结
土耳其巴西也想搞核武
不难观察到,这次核燃料交换协议中,巴西和土耳其的斡旋至关重要。两国出于什么目的和利益考量呢?
殷罡指出,土耳其和伊朗一样都有着近似的历史辉煌,都曾经是中东的霸主。土耳其参与其中,提高其国际影响力,符合土耳其争取地区大国地位的意愿。他进一步解释说:“若伊朗通过协助跨过核制裁的‘槛’,土耳其也会随之效仿,为其崛起提供可能。”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政府文件曾透露,土耳其已具有研制核设施的能力和财力。
该道理也同样适用巴西。据悉,20世纪70年代,巴西军政府秘密启动核武器发展计划,而后在民主化进程中被搁置了。卢拉上台后巴西又重燃核想法。近年来一些事实也加大了外界对巴西发展核武器的推测。
法国媒体评论说,安理会制裁草案的出台,表明土、巴两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作用有限。但郭宪纲认为,“此次土、巴两国与伊朗达成的协议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是伊朗核问题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他们所作出的外交努力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前景未明
制裁恐难奏效
许多分析人士都认为,从以往历史经验来看,制裁不能保证阻止伊朗的核行动。不仅如此,制裁伊朗还会面临更大的阻力。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份制裁伊朗的决议草案有望6月1日在联合国投票表决。
郭宪纲提醒说,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需要至少9国赞成草案才能通过,而巴西、土耳其和黎巴嫩都明确表示,不支持制裁伊朗,草案前景尚不明朗。殷罡表示,新制裁草案不会对伊朗核进程有根本性影响,伊朗核问题的前景也有着不确定性。
美国媒体说,希拉里发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枪”,但想成为游戏的胜利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