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罗海岩/编著
新华出版社出版
陪同刘少奇出访时的雍容优雅,“文革”被批斗时的万般屈辱,倚在船舷撒下丈夫骨灰时的失声痛哭,晚年关爱贫困母亲时的大气温柔……祖籍天津、出身大户人家的王光美联系着一段不平凡的党史和国史,将在书中娓娓道来。
上集回放:2004年的一个周日,王光美和李敏及女儿孔东梅、李讷一家欢聚一堂,注定成为历史上的精彩华章。
十八、与赵姥姥的不了情
1958年,为帮助王光美照顾几个孩子,组织上派赵淑君到刘少奇家当保姆,开始了其在刘家长达50多年的生活。这就是颇具传奇色彩、深得刘家子女尊敬的保姆“赵姥姥”。
赵淑君看到家里的一切关系都非常简单,加上后来得知刘少奇的厨师郝苗是北京郊区的同乡,慢慢就熟悉自然起来。王光美很少几次到中南海外面去听京剧或音乐会,都同赵淑君结伴往返。
赵淑君成为刘少奇家中重大事件的历史证人,对涉及党和国家一些事件的内幕也多有了解。“十年动乱”中,刘少奇和王光美考虑到日趋恶化的环境,把6岁的小小托付给了赵淑君。赵淑君被赶出中南海时,造反派只让带走一个箱子,赵淑君选择了刘少奇当年从西柏坡带入北京的一个旧箱子,无意中为中国革命历史保留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赵淑君带着6岁的小小到西城区一个街道锁厂当了普通工人,直到12年后王光美出狱。王光美也同时把赵淑君接到家中,让其又成为刘家的亲密一员。
几年前,当王光美把母亲的遗产拍卖,捐献给“幸福工程”时,曾经要拿出1万元以“保管费”的名义交给赵淑君,以感谢其多年来对这些遗物的精心保管。赵淑君一边感谢王光美的好意,一边爽朗地说:“你那么多钱都捐了,我还要什么。”随后也立即捐给了“幸福工程”。
王光美晚年身体不好,赵淑君和其同吃同住。有些活动王光美就让赵淑君全权代表。湖南的刘少奇纪念馆中,各类文物很多,需要家属去进行甄别,王光美就委托赵淑君去协助清理和鉴定。
几十年风风雨雨,赵淑君和刘家一起走过,也养成了颇像刘家人的性格,快人快语,真诚直爽。有一次,赵淑君看到家里很长时间没包饺子了,就买来菜和肉馅。可是,王光美从小就不愿意在包饺子上浪费时间。赵淑君说:“我来包,你来吃,又不需要你动手。刘源也不愿意吃饺子,可是我包完了,孩子也吃得有滋有味。”
王光美有个习惯,从来不管钱。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次赵淑君患病,王光美带着10元出去买菜,把钱交给对方,指了几样菜,没想到人家装了整整一筐给送到家来。赵淑君抱怨说:“1元的菜就够吃2天了,你买了这么多。”随后,只得把菜分给了左邻右舍。从此,赵淑君还是自己掌管采购权了。
作为王光美最贴身的人,赵淑君只向熟识的人表达过这样一个不解,无论是“文革”,还是王光美后来做手术,都没见其掉过眼泪。但是,2006年5月的一天,王光美在家中突然失声痛哭。赵淑君怎么劝都无济于事,只得立即告诉刘源等人。当孩子们先后赶来时,王光美已经不哭了。大家问起原因,王光美一直沉默不语。直到年末王光美去世时,这仍然是个谜。赵淑君说:“这有几种可能,也许是刘源做手术的事儿无意中让其知道了,毕竟是唯一的亲生儿子,也许是王光美心中还有什么隐情……”
王光美的追悼会上,赵淑君只在旁边的休息室坐着,说不敢过去再见王光美,怕过不来那个劲儿。追悼会结束时,孩子们都来到休息室,依次过来抱抱赵淑君,亲吻赵淑君。阅尽人间往事的赵淑君静默不语,一切都在不言不语的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