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漫画/盛哲
天津北方网讯:6月2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针对有记者提出的“风水有没有准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称,关于风水的问题,很多项目是不是可以确定为国家级的名录,都在专家的研究之中。他坦言,对一些项目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结论,比如很多民间信仰的项目,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对的。据6月3日《新京报》报道
各方声音
风水“申遗”应理性面对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但风水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却在某些地区,某种层面上与封建迷信纠缠在一起,影响力很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们周边的某些国家屡屡“抢夺”中国传统资源,面对此等“紧逼”,我们也有必要正视、梳理传统文化遗产。
如果从环境地理学的角度,从勘测人类生活环境之优劣的层面看,风水学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如果把人的命运好坏全都归结于风水,则堕入了宿命论,助长了伪科学。风水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遗存,在中国人心中模糊地存在着,许多人对风水不甚了解,但又有一种莫名的敬畏,风水一旦“申遗”,就等于是国家出面对风水进行了宣传。要不要宣传,宣传什么,如何宣传,都将成为大问题。
因此,风水“申遗”,我们必须细分出其独特的有价值的部分,并且我们还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申请角度,比如从环境地理学的层面切入。并且,我们还应该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因为迷信的风行,往往正是因为科学的缺位造成的,风水学所关注的环境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某种层面看,的确有待科学研究继续深挖,而其关注人的切入角度,也与我们所提倡所追求的以人为本相贴符的。(陈亮)
“申遗”背后的喧哗和躁动
风水乃玄学,玄学是否科学,至今尚无定论。因此,风水“申遗”较之昆曲等文化样式的申遗之路,一起步就缺乏共知共识这个基础,卷入认同漩涡也就实属意料之中了,更何况风水长期以来还与民间迷信活动有着扯不清的关联。
可是,令人颇感错愕的是,风水是否该“申遗”,还在研究阶段,为何就招来媒体及坊间的热议呢?这仅仅是一次文化认同的争论,抑或是观念的碰撞吗?很显然,风水“申遗”戳到了当下“申遗热”这根敏感神经。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约有200个项目有“申遗”的意向,其中100多个项目已进入预备清单。按照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个专案的规定,他们申遗之路至少需要一个世纪!虽然风水“申遗”,与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略有不同,然而谁都知道“世遗”标签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现实利益。换句话说,各地能为诸如“二乔”“西门庆”等历史名人故里,及虚无缥缈“九阴真经作者墓”等准物质文化遗产,争得面红耳赤、口水飞溅,难道不会上演“跳大神”“赶尸”“摸骨算命”等风水文化的发源地大战?
纵观当下,重结果、轻保护的纯粹为了申遗而“申遗”的热潮,日益偏离了申遗的初衷,成为经济乃至政绩的杠杆和抓手。试想,在不甚健康的经济思维助推下,一些“指标思维”“项目思维”,能不惯性地打造出“申遗铺路、经济唱戏”“借文化这只鸡下GDP的蛋”的行为理念,随而成为“申遗热”的真正主旋律吗?
在此语境下,即便不是风水这类存在争议的传统文化,只要与“申遗”相联系的,也就在所难免透着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眉眼和架势。因此,再审慎的研究和研讨,也难以掩盖“世遗”标签背后的一股股喧哗和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