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为了挽救罹患白血病的父亲,13岁少年毫不犹豫地献出超过自身总量三分之一的骨髓进行移植。尽管他的努力只延长了父亲一年的生命,但他说:“没有什么比父亲的生命更重要的,只要能延长父亲一天的生命,让他多陪我一天,我的付出就值!”他就是天津市25中学初三学生杨子云。近日,他被大家推选为天津市中小学“自强之星”。
献出骨髓总量三分之一
2008年,灾难降临到杨子云原本幸福的家庭:父亲因患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唯一符合条件的是当时只有13岁的杨子云。一般情况下,年满18岁以上的成年人才可以进行骨髓捐献。配型结果出来那天,医生劝杨子云要慎重考虑,因为需要抽取较大剂量的骨髓或血液干细胞,可能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爷爷奶奶泣不成声地求他放弃,但是都没能改变杨子云救父的决心。2008年5月,杨子云先后从腰间盘骨抽取1200毫升骨髓,从外周血抽取247毫升的干细胞,回输到父亲体内。成年人的骨髓总量为3000克左右,对于当时年仅13岁的杨子云来说,他献出的骨髓量超过了自身骨髓总量的三分之一。
努力回报救父好心人
一年后的2009年5月,杨子云的父亲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杨子云的付出仅仅延长了他一年的生命。杨子云的父亲治病花费百万元之巨,远远超过了这个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杨子云的父亲生前为人热情、仗义,危难关头,亲朋好友们纷纷解囊相助。父亲过世后,母亲带着杨子云挨家挨户去还钱,但是,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却没有一个“认账”,竟没有一家接受。杨子云的母亲含着泪对他说:“儿子,咱一辈子也不能忘记大家的恩情,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这些好心人、回报社会。”
这孩子眼里都是活儿
杨子云继承了父亲的热心肠。初中三年,他一直担任班里的“掌门人”,负责管理教室钥匙。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杨子云从家骑车到学校需要40多分钟,但是,他每天总是不到7点就第一个赶到,晚上8点半之后才最后一个锁门离开。看到教室的垃圾桶等公共物品坏了,他就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一个,悄悄地换上。“这个孩子眼里都是活儿,总是主动去帮助老师、同学,特别勤快、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