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一上午,42岁的黄秀友煮了12锅饭,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她“服务”的双合小学,是此次重灾区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的灾民安置点。从灾后第一天起,400多灾民安居在此。一开始清汤稀饭,到后来盐巴下饭,再到昨天的三菜一汤,“厨娘”黄秀友越来越忙,但心却越来越踏实。
昨日上午6点多,天刚蒙蒙亮,耸立的高山仍被云雾缭绕。寄居在山上亲戚家的黄秀友起床了,她要下山去安置点煮早餐。
每锅饭有30多斤,“煮完这锅又要煮下一锅”,黄秀友说,吃饭的人不断增多,到晚上可能要煮至少30锅饭。
不到20平方米的厨房,架起两口锅,片刻不停地工作。
没有煤气,他们只能用生柴取火。前天,生柴用完了,她跑到废墟中,劈开一个床架子用作柴火。
洗碗、淘米,周而复始,一轮接一轮。昨天,蔬菜到了,她又有了洗菜的任务。下午1点半,黄秀友才端起饭碗,吃上这一天第一餐饭。
不做饭的时间,她就和大伙去运水。水取够了,她就给灾民铺晚上的被褥。据负责该校后勤工作的曾平业介绍,从昨天开始,运抵安置点的大米和棉被成倍增加,光是大米,目前就储存了近4吨,“至少够吃5天”。
刚开始,没有任何东西下饭,灾民只能将细盐拌在干饭里。后来,物资充裕了一些,饭里有时可以拌上几滴老抽酱油。而昨晚,灾民们的饭碗中终于有了青菜、木耳和红烧肉。
这些物资,全是靠着解放军用肩一点一点扛进来。广州军区某部队指挥员王海涛介绍,大量救灾物资已陆续到达灾区,但道路损毁严重,物资运抵安置点只能靠人工搬运。
看到记者拍照,黄秀友急匆匆地戴上“救灾志愿者”袖章。她告诉记者,光是双合小学安置点厨房,就有20多名村民志愿者。
水口乡白马小学安置了500多名灾民。昨日,天还没亮,学校墙上就出现一封“感谢信”。灾民们在信中感谢道,“你们不愧是受人民爱戴的好老师!”
该校教导主任李娴说,连日来,同为灾民的老师一点一滴的努力,感动了所有灾民,看到这封信,我们反倒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