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 张学良、于凤至及其孩子生活了6年的起居室经过一年的封闭布展,将在“十一”期间正式与观众见面。帅府专家透露了鲜为人知的秘密:为复原张学良、于凤至起居室原来的样子,帅府将起居室的地板和墙壁都砸了,露出了94年前的痕迹。
张氏帅府内的张学良、于凤至居室位于三进四合院的三进院西厢房,是张学良夫妇及子女1916年至1922年间居住的地方,房间共五间,中间为过堂,北侧两间为张学良和于凤至的起居室,南侧是张学良子女日常生活的地方。
记者看到地面已经不是原来的地板,而是大青砖。副馆长曲香昆介绍,这才是最初的样子。这个起居室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屋内设施早已不在。地板并不是当时就有的,而是后来添加的。拆地板、扒墙皮就是为了寻找原来的痕迹。
他介绍,张学良15岁同于凤至结婚。于凤至大张学良3岁,所以婚后张学良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呼之。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是由于她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
于凤至是吉林省梨树县人,是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的长女。她自幼天资聪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文斗曾解救过被围困的张作霖,两人结下深厚情谊。 1915年秋,张学良奉父亲张作霖之命在郑家屯和于凤至完婚。 1916年帅府四合院建成后,张学良夫妇一直住在这里,直到1922年大青楼建成。
在此居住期间,张学良、于凤至夫妇共育有闾瑛、闾珣、闾玗、闾琪三男一女四个孩子。于凤至非常注重子女的早期教育,延聘著名书画家李五湖作为教师,为子女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功底。
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子女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是由于时代变迁命运有些波折,长子闾珣由于战乱患有严重精神问题,1986年在台湾去世。次子闾玗颇有运动天赋,1981年在美国去世。三子闾琪年幼时死于肺结核。长女闾瑛,现在美国颐养天年。
张学良夫妇和子女的居室陈设都是按当时北方民居的样式设计的,但张学良和于凤至作为张家的长子、长媳在帅府有着特殊的地位,加之张作霖对其疼爱有加,他们的居室陈列又较之一般家庭更为豪华。在张学良于凤至居室里有一架老式留声机,史料记载,于凤至特别喜欢听歌,甚至在陪同张学良幽禁的艰苦条件下也不忘随身携带留声机。“此次复原陈列,我们力求把张学良夫妇以及子女早年生活的历史原貌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将张学良、于凤至夫妇的思想、情趣以及在帅府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出来。 ”
曲香昆还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此居住期间,于凤至得了一场重病,奄奄一息。张家人想让张学良再娶一房,但是张学良坚决不从,他说,这样做不是盼着于凤至死吗?必须全力救治。在张学良的照顾下,于凤至病情好了起来。于凤至非常感谢丈夫。1990年3月17日,于凤至因心脏病在美国洛杉矶离世,享年93岁。
主任记者 王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