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瘦弱的张燕说,她心里虽然害怕,但“立刻紧绷起神经,我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稳定旅客情绪,确保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期间,前方贵州团的客车因为有人被砸伤,到云南团的车上借创可贴。“大家都尽量地提供帮忙。当时还有不少其他车上下来的乘客跑到我们这里避难了。”张燕说。
风雨萧瑟中,时间也似乎慢起来了。“怎么还没有人来救我们啊?”有游客心情开始焦虑起来,想下车去看看有无可以走出去的路。
张燕告诉大家:“如果能走出去,救援队伍肯定早就进来了。我们没有雨具和保护措施,贸然出去会更危险。大家稍安勿躁,相信外面的人正在紧张施救。”
另一名带队的台湾豪鹏旅行社导游黄静芝,则不停通过电话与外界联络,告诉外界目前受困区的情况,并及时把救援最新进展传递给大家。这样,焦急的心得以暂时恢复平静。
饥饿袭来,大家开始把所有的食品都拿出来平分。张燕拿出了自带的养生堂维生素胶囊,给每位成员发一粒补充体力;团员许雄伟拿出在阿里山买的十包白瓜子……大家开始说笑解闷,度过难熬的时光。
“紧张、恐惧,但还是相互鼓励,加油。”黄静芝说,云南团游客因为来自一个公司内部,大家十分团结,在关键时刻凭着一股拧在一起的团队精神度过最艰难的关头。
晚上很难过,外面的雨依然没有停息。山风吓人。瓜子吃完了,瓜子壳被一一吞下。超级辛辣的小米辣也成为解饿食品。
等到第二天中午时分,等来了救援直升机空投的食品。53岁的许永林说,22日中午吃到的面包,是他今生感觉味道最香的。
随后,他们从受困地点转移到苏花公路112公里处——军方直升机停机坪附近。当时有400多名受困游客等待直升机救援,在保证团内69岁的魏启才老人等6名身体较弱成员先搭乘直升机离开后,有11名该团成员选择在台湾安全人员的保护下徒步离开,以减少直升机搭乘负担。
“贴着悬崖的一条便道,往下就是万丈深渊,往右看是茫茫太平洋。”打扮入时的倪金华在讲述这些险境的时候,已经平静许多。“当时几乎吓破胆,不敢往旁边看,就怕一不小心就下去了。还好有安全人员,用温暖的手拉着我们,一人一个地护送过去。”
“我们到了当地的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在那里喝到了热汤、豆浆,吃到了馒头、面包,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拖鞋。心头热热的,感受到台湾乡亲们的温暖。”魏启才老人说。
依然留守等待直升机救援的另外14名成员,因为当天夜幕已经降临,决定在山中过夜以保证安全,等待第二天的救援。